耐着性子,读了好久,终于读完了《蒋勋细说红楼梦》,毕竟是讲稿整理而成的书,文字之间多有冗杂,甚至还有类似于老师上课之前,先在讲台上清清嗓子,“同学们,我们先回忆下上次课的内容······”这种前情回顾类的语句,不过还好,总算对《红楼梦》有了很详细地解读,叫我等以前只流于表面的人,终于能够深入到文学的细节去领略这部名著的美。
前人评价红楼梦,比较经典的一句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用蒋先生的观点就是这本书是一部讲幻灭的佛经,比如原来佛经中的“涅槃”之语,意为寂、灭,贾家种种纸醉金迷的繁华,最终归于幻灭,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这俗世一梦,不过是为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一块灵石了悟尘缘而已。所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皆是此意。
蒋先生在解读时,多次与外国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相比较,同为自传类的书,都是作者在回忆自己生命中的细节,而我却没读过,私下以为沈复的《浮生六记》也可为参照。
《红楼梦》中多警示谶语,而当局者每每不能领悟,就好比那个镌刻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大牌坊,非经此地,不能透彻。又想起《浮生六记》中,沈复甫一开篇,形容其妻,便有“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之语,后又提起鬼节受惊,月老画像遗失,后来回想,都是“白头不终之兆”,只是当时燕尔新婚,必不会想到后面是何等凄凉窘困。同时,沈复也讨厌贾宝玉所说“禄蠹”之流,与友人在萧爽楼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实文,看牌掷色”,而取“慷慨好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净缄默”,恰与宝玉结交柳湘莲、蒋玉菡同理。倘若曹公能遇上沈复,一定能成为至交好友吧。而沈复最终也许领悟到了《红楼梦》所讲的“幻灭”,决定寄情山水。
《红楼梦》中又充满了觉醒的反权贵意识,在清朝帝制下,近似反书,难以流传,只能进行删改,只留下一些隐晦暗语。相比于宝钗循规蹈矩和“事不关己不开口”,偷看《会真记》的黛玉,不爱官场的宝玉都是封建价值观的反叛,及至于司棋在大观园幽会表兄,都为当时主流价值观所不容。而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命运更是悲惨,金钏性烈投井,司棋绝望投缳,晴雯背着莫须有的罪名,无辜病死。沈复的妻子陈芸虽然贤惠可爱,却因处事欠周,见罪公婆,几乎被休,沈复不忍,与爱妻一同离家别居,在孝字当头的当时,也算得上离经叛道了。
两部清朝的著作,都在讴歌身边的女性,都在追忆自己的生平,在经历过幻灭之后,一个遁入空门,一个纵情山水,两相呼应,不胜唏嘘,让正处在青春年华的我读到最后遍体生凉。书中有一句话记忆深刻,改变人的命运的往往不是大事件,可能路上某个小土块绊了你一下,你并未在意,可人生之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向另一个方向了。世间百态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自己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执著,到最后是一场空,却还是苦苦挣扎,这就是执迷不悟,这就是泯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