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似乎总伴随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我们既想为他们分担,又担心过多的介入会打扰他们的节奏。
下面,我将通过三个例子,与大家探讨如何在关爱与理解中,找到与父母的最佳相处之道。
第一个例子:劝父母养老
我的父母虽已年过六旬,但仍不肯退休,坚持种植蔬菜大棚。
城里的孩子可能不了解,就是将一些植物放在温室里培育。
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且忙碌,他们每天早上要去拉布帘子,白天拉开让棚内植物晒太阳,傍晚再拉下盖好,以保温保湿。
平时还需打药、除草等。瓜果蔬菜成熟后,还得自己包装拿去卖,十分麻烦。
在我的印象中,自我出生起家里就一直忙碌,过年也不例外。
我和弟弟经常劝他们别种了,毕竟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无需他们再操劳。
然而,每到种植季节,他们还是会种上。
不过,现在我不再劝说了。
反过来想,种植大棚也有好处,或许能让父母更长寿、更健康。每天劳动,父母的身体都还很健康,基本没什么大病。
此外,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因为种植大棚,父母与邻里的关系也颇为融洽。
他们在忙碌时,会请亲戚邻居过来帮忙,为了还人情,他们通常互相帮忙或给予一部分钱物。
平时邻里之间还能互相交流种棚的经验及各家的产量。这样也挺好。
现在我打电话时,都不再劝了,只叮嘱一句:大棚可以种,但不要太累。
第二个例子,带父母去旅游
很多儿女都有这样的想法,带父母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果没带父母旅游,就会感觉有一种愧疚。
就像我去年暑假带父亲去成都玩,就像网上的帖子和视频所说,带父母旅游可能是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
一是父母年龄大,走太多路体力不够,走不动;
二是作息时间混乱;
三是饮食不准时,也不合口味,在景点基本是有什么吃什么。
还有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诸多不同,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或许在父母眼中,这不是旅游,而是受罪。
我想说的是,不要背上这样的思想包袱,顺其自然即可。
第三个例子,提醒父母体检
这是我最近的一次经历。我今年 41 岁,发现自己身体小毛病不少,还住了几天院。
这时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应该鼓励父母去体检。
父母 60 多岁了,从未体检过,一辈子辛苦,身体问题肯定不少。
他们只有农村医保,而没有正式医保。
如果检查出问题,怎么治疗?谁出钱?谁来陪伴?
体检肯定会查出问题,病怎么治?谁来陪伴?
我发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
如果查出无法治疗的疾病,反而会对父母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上面的三个例子,都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
不过,在决策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认为他人需要的未必是他人真正的需求。
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在父母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帮助时,不要想着改变父母,帮助父母,也不要有太强烈的愧疚感和道德感。
三是你最先应该做的是照顾好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绽放自己,让父母安心,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正如心理学大师荣格所说,你连改变他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