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存在层,即: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2.用户能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能力圈:1.我们要做什么事?我们不做什么事?
资源结构:例如百度的知道,百科内容建设;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内容建设
角色框架:框架就是框定每个页面需要有多少元素,它们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分别是什么。你打开任何一个网页,你在感知层感知到的一切内容、 功能,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被框定的
感知层:视觉,第一好感,加分项。其他做的好的基础上,再做好感知层。
我想讨论两个问题
1.请答到做的好的是哪个层面?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请答到做的好的是战略存在层。指纹打卡,人脸识别,蓝牙设备签到都需要购买专门的设备,而且要提前录入信息;GPS定位在室内不准确;用动态二维码这种机制,可以做到不需要额外的设备资金投入,就能实现一定程度的防作弊签到,可以给用户确定性的依赖。
2.工具类产品可以建设什么资源?
梁宁在这一讲举的例子都是内容资源的建设,比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等。请答到是个工具型产品,那么工具型产品谈得上建设资源吗?有什么资源可建设吗?
其实仔细想想是有的。
举个例子,印象笔记是个记笔记的工具,我最开始用的笔记工具是有道云,为什么现在也会用印象笔记?就是因为它的资源——模板。印象笔记有着非常丰富的模板库:番茄工作法,康奈尔笔记法,甘特图,九宫格日记模板,简历模板,教师备课,法律案件进度管理... ...跨各种行业,跨各种场景。
翻了一下自己手机上的工具型产品,总结了以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工具所服务的领域为主题,建立社区/讨论/评论区,建设内容资源
墨刀作为制作原型的工具,建立了讨论区(论坛);美图秀秀建立了分享社区;高德地图的地点评论区;
2.以工具所服务的领域为主题,提供线上课程
有道词典的学英语课程;鲨鱼记账的理财课程
3.工具要完成的服务本身需要的资源
如印象笔记的模板;小睡眠的白噪音资源;高德地图通过“地点解密”“地点新增”等功能,让用户参与建设地图精确信息资源;打车软件的车主及车主乘客信用信息资源。
那么顺便联想一下,请答到可以建设什么资源呢?
第一类,因为签到是个比较简单而且没有什么可秀的过程,往往还会涉及隐私,因此第一类目前看来并不合适;
第二类,提供一些数据分析,团队管理,领导力的课程?听起来并不是很靠谱;
第三类,想到了一个点,签到完成之后的签到率统计,提供通过不同维度的可视化签到分析:针对每个人,针对某个部门,针对某个时间段,针对匹配到某个/些特征的人群... ... 之前有个用户提到过想要针对部门的签到率统计,说明这个需求是有场景在的。而这个场景是不是广泛需求?从以往看请答到各种运营数据的直觉来说,我认为不是很广泛。
总体来说,第三类是请答到建设资源最有可能性的一个方向,而在具体行动时,我想还是需要拉面包、豆浆、橘子和老驴来场脑暴,然后再做一下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