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1:润肺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此“养阴”是秋季的主旋律。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在中医理论中,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秋应于肺。秋季燥气当令,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秋季养肺格外重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原因。
因为中医理论里,五脏(肝、心、脾、肺、肾),还对应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肺刚好主悲(忧),悲忧易伤肺,反之肺气虚也易产生悲忧情绪。
秋季天气渐凉,刚从暑热的过激情绪中调整过来,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疲软、困乏等状况,情绪也更易低沉消极,出现“情绪疲软”现象。(难怪古人多作悲秋之文)
“悲秋”“情绪疲软”易伤肺,反之肺气虚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总之养阴润肺就对了。饮食可适当调整,多吃银耳、梨、芝麻、藕、蜂蜜等。
重点2:祛湿健脾
祛湿良方?
虽已立秋,但此时仍属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中伏天,南方此时雨水较多,暑热夹湿下,若日常生活不加留意,湿气、暑气难消,就容易造成脾胃受困,使人体出现精神萎靡、缺乏食欲、胸闷腹胀等诸多不适。
同时,从中医理论来说,立秋前后,仍属于“长夏”范围。中医认为五行中,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正好相互对应。而长夏之际的气候又偏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的好时机。
如何祛湿健脾?此时若你在广东,你的老广朋友一定会推荐你这道汤:五指毛桃补气祛湿汤。超正气的一道汤,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百度这道汤的做法,另外艾灸也有祛湿的效果。
左为五指毛桃(根部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