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琢磨着自己的课件《克服拖延》,却不知道怎么下手做,上午利用开会休息时间向慧慧请教了下,她建议初学者先把一个结构学好。可是我却好奇到底还有些什么结构呢?如是下午便找到老师简书的内容读起来(以下O文字摘自李老师原文)
第一种:ORID结构(检讨书和鸡汤文)
中文名称叫焦点呈现法,是线性描述,对应四个部分:见、感、思、行。通过一件事,描述我的情绪和感觉,再描述我的思考,最后描述行动。举例:上班路上遇到一条狗(见)、我好怕(感)、它比我高,我打不过它,还是跑路为好(思),于是我就跑了(行)。
大家经常看到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结构。第一个见部分,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看到提作者对生活的详细观察和描述能力。第二个部分,是与读者共情的部分,有了这个部分,一篇文章会很生动。思考是通过见、感的部分的深入挖掘,往往会有更深精神层次的内容和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可以向深入思考,找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行动的描述部分,可以写当天的行动内容,或者是未来的行动计划,或者是对读者的号召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ORID是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可以扩展或者嵌套使用。这个先不讲了,还是先从基本功练习开始。
第二种:PEEP结构(用于写作、论证、演讲等)
这个起源于TED演讲的方法,属于总分总方法。四个部分是总述、故事、寓意、总结。其中故事和寓意与ORID中的RI是一样的。
举例:不要帮助那些不值得帮助的人(总述),从前有一个农夫,遇到一条蛇……(故事),为什么农夫遇害了?因为他没有识别出对方是不是真的值得帮助(寓意),所以我们在帮助他人前,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总结)。
举例: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以身做责”,什么是以身做责呢?大家一定听说过“曹操马踏青苗,割发代首”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后我想说,只有……才是以身做责。
总述的作用是开宗明义,说出结论。故事的作用是论证,故事的好坏与选择正确决定了文章的说服性。寓意是从故事中提炼的思考结果,可以由浅入深。最后总结一下整个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强调或建议。
第三种总分总结构(用于写故事)。
举例:《西游记》的故事里,讲了4个主要角色,他们是:1、孙悟空,2、唐僧,3、猪八戒,4,沙和尚。就是这四个人,完成了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比如《加里森敢死队》、《灌篮高手》等也有这样的结构。
第四种5W1H结构(用于写故事)
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和小学生作文一样。
举例: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以宋江为首108个英雄好汉都被逼上山东梁山起义。但宋江的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改变了一切,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第五种WWW结构(讲课程或讲道理)
即WHY,WHAT,HOW
举例: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商务礼仪?什么是商务礼仪?商务礼仪应该如何做呢,自我介绍……握手……换名片……
第六种感觉结构(讲美食或景物)
主要是用我们的六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直觉(线型逻辑,从远到近的顺序)。
举例:远远的我们看到一座青翠的山峰,倾听到了泉水的声音,才知道这里有清凉的泉水,轻风微醉,泉水甘甜,我感觉这里如同天堂一样……
举例:红烧肉,酱红色的肉,洒着翠绿色的葱花。刚出锅的时候,还滋滋的响着。用筷子一碰,弹性实足,而且肉块好像很烂,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这个时候香味就忍不住的往鼻子里钻,赶紧夹一块到嘴里,果然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红烧肉100元一份,值了,简直是人间美味中的一绝啊……
自己琢磨后感觉其实结构很多,但是我听过企业内部老师授课大部分都是运用的WWW(WWH)结构,也就是WHY,WHAT,HOW,这个给人感觉最直观,而且应该最容易掌握
如是我把去年自己给新员工讲课的课件《客服人员情绪管理》进行反思分析
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学过如何做课件,都是自己根据七拼八凑的素材再来拟大纲,其实这样整个课件结构性性不强,也不专业,还是得按一些基本的方法论做。
尝试着按WWW(WHAT,WHY,HOW)格式写了下《如何克服拖延行为》的大纲
WHAT:什么是拖延行为
一、自己分享拖延的故事
二、鼓励学员分享自己拖延行为
三、通过案例导出什么是拖延
四、拖延分四类
1、期限性拖延
2、个人事务拖延
3、简单拖延
4、复杂拖延
WHY:为什么我们要克服拖延
一、人为什么会产生拖延行为
二、我们为什么要去克服拖延行为,拖延行为对生活造成哪些困惑
HOW:克服拖延的方法
一、首先不要把自己称为拖延症,不要给自己贴“我是拖延症”标签,
二、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奉行立即行动的哲学
三、三管齐下治疗拖延症
1、认知法:ABCDE
2、情绪方法:
3、行动方法:
四、克服拖延的五步法
1、觉察
2、行动
3、调节
4、接纳自己
5、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