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时间的动态,释放生命的乐章》
————初论周冰洋【STEVEN ·Zhou】的绘画艺术(转摘自其中部分“瓷本绘画”内容)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乎引起观众共鸣而唤醒我们的审美感情,这才是艺术家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关键。
七八年前周冰洋回国后直接去了仰慕已久的瓷器的故乡:“景德镇“,不期而遇与“陶瓷美术”撞了个满怀,也许他从来没有过传统陶瓷工艺的认知包袱,一开始便信奉“瓷本绘画”的理念和主张,很容易就投入到创作中,他大胆的充分发挥了他在纸本水墨书写的表现技巧所具有充分的绘画性,在立体的瓷本上,创造性地采用三维闭合的通境构图形式,尊重不同的器型绘画出不可思议的奇特结构,那些点、线、图形遥相辉映般呼应,谱写出来的节奏旋律或深沉凝重,或崇高浪漫,生气流行,其画面的完整性一如生命体,气韵激动。纵观他的艺术生涯,他的创造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关注点:“生命和时间”,这个命题形同“高山仰止”,需要胸襟和智慧(学生时代的绘画专业和在法国的美学研究经历成就了他)。最难掌控的是意识理念与心动的互助,然而他做到了。毫无疑问,他创作的成功得益于,他能驾驭他的哲思的自由化奔突,不为周遭复杂环境的污染而尊重“真心表达”的热情,这一类作品以规避利用非绘画性工艺效果,追求材质载体的自身特征,创新技巧与题材选择,开了陶瓷艺术一代新风,成为许多同行名家研究的典范之一,显然,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必将会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园地大放异彩。
—————Hugues Joscaud(法国艺术评论家)
—————————————————————————————
《文化历史不可以设计,但文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却是历史的痕迹被遗存》
————华君艺术之远程书简(26)
K君如晤:
今天继续你我都感兴趣的“瓷本绘画”的话题,是基于有“西方艺术人类学”语境下的艺评家,因为关注“STEVEN ·Zhou”的近年创作成果,并进行了“审美价值”分析的系统性研究文章,我以为这是一篇值得分享的好文字,我也深受启发,我把关于“瓷本绘画”的章节转摘出来,我们可以持“再审美”的心态,与文章作者和绘画作者隔空碰撞一番,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心得。
我坚信,在未来数十年间,“瓷本绘画”这个概念,必然成为陶瓷美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与你我是否承认丝毫没有关系。因为,即使是大众早已习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瓷器被美化得越来越精彩,却无法满足我们“渴望的心灵”需要被真正的艺术感动,特别是在一个即古老又新鲜的载体上的艺术品。
我并不是经验主义者,但需要浏览经验。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瓷都景德镇发生的“珠山八友”的事件,几乎是千年以来的陶瓷工艺吏上的一场温和的“革命”,结果在那个年代的影响也不过三十年左右,(首先暂时不去总结因果)又隔数十年直达新的文化发展时期,人们忽然醒悟继承“八友”的事业多么重要。曾经被邀请到陶瓷这个世界来遊走并实践的榜上有名的国画大家如北,上,广,加上天津大约不下数十人,数百人次像书画笔会一样雅集过一阵子。本来可以蔚然成风的事却悄然“一去不返”,我认为不能以“不产生经济效益”为由来总结这段“烛火”微光的文化活动,所幸有不少作品作为纪念品被留下,也有大部分因为是工艺美术公司的受命工作,后因改制分家而不知去向。
当然,一定有我们窥见不到的隐形原因,事过景迁也不重要。
近十数年间经济大飞跃,在千年瓷都重树辉煌的时期,奇迹般的产生了不少“艺术大师”并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大师文化”的时代,西方的艺术大师称号大致都在死后由历史学家或批评家在研究过程中冠以因卓越成就贡献而在文字类表述的“美誉”。而在我们身边就有像神一样的被人为打造的“大师群体”,就象是标志而非真人,突然又像一支队伍参赛一样进军“经济领域”,尽管专业和非专业杂呈的群体人数不多,作为文化现象的历史事实,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反而把一些个真正有贡献的,在继承了“珠山八友”的事业,又服务于当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工艺美术专家给“修身”了,这一点,专家们“甘苦自知”。“大师运作”的产业化,几乎使景德镇成为新一代轰轰烈烈的新经济城市,其报告真相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
尽管如此,明白人所认为的眼前的混乱是暂时的,其实不然。但真正有志者,包括对艺术的“执着真情”者(画家中的梦想家),陶瓷艺术专业的事业家们(包括教授和师生),陶瓷企业及关注陶瓷未来的行业弄潮者……他们也许有不少想法是值得研读的,这方面我们下次讨论,我有不少的资讯可以提供研究的可靠结论,那时我们可以再期待未来。
华君暂时搁笔:
致意立秋快乐!立秋之后生活幸福美满。
别忘文化生活可以大大提升幸福美满的指数!
(附图1—16均为周冰洋2012—2016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