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捷克55岁的单身大提琴家,俄罗斯5岁的孤独小男孩,普通人平常的视角。初识的尴尬,相处的纠结,最后的离别和温馨,就是一段人生。
电影里很多墓地的画面,看起来静穆而平和。55岁的独身大叔在葬礼上拉大提琴,给别人家的墓碑翻新碑文,工作不太体面却要维持生计。知天命的年纪,独自一人租住在城市的阁楼。有家人,老母亲在相距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家里教孩子们音乐;有情人,乐团里有家室的主唱;有朋友,养了5个孩子和一屋子宠物的掘墓者。也正是这个朋友,给拮据的大叔支招,和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协助她获得捷克国籍,报酬是一辆汽车的价钱。纠结的大叔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辗转去了德国寻找真爱的女子最终把小男孩托付给了他。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欧变革的年代,政权更替,社会动荡,有异于和平年代。而人心的纠结迷茫矛盾,却那么相似。
讨厌婚姻的大叔,在警察面前不得不默认已婚。自由而自私的男人,却要照顾敌对国家的5岁孩子。福利院迟迟不接手,母亲拒绝帮忙,朋友无能为力,他只好每天带在身边,不再有自己的时间,情人也慢慢疏离,这样的日子似乎漫无尽头。
既无法摆脱,便只有接受,相差50岁的父子俩从陌生到熟悉,从嫌弃到动情,时间给彼此的关系润着色,地铁里失散又相聚,他们开始离不开对方。
直到有一天,天鹅绒革命带来了政权更迭,小男孩被妈妈接去德国。大叔送别母女俩,形单影只离开机场,看似解脱却又让人心有不甘的结局。最后镜头转向一场盛大的交响乐,穿着盛装的大叔激情的拉着大提琴,观众席上老情人隆起的肚子。
我们一边叹息小男孩的离开,一边为大叔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欣慰。这样一部剧情平缓的电影是不是也提示着,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哪有那么多跌宕起伏惊涛骇浪,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短暂的一瞬,是火上一锅五味杂陈的汤,小火慢熬,终得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