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始又进入到了鼓励之旅。
这次好像与第一次不太一样,好像又多了一些成长和思考。看问题也愿意多方考虑,不再局限于别人的经验和想法了。这可能也是另外一种成长吧~
上周我们先从认识自己的内在小孩开始。每个人都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特别是5-10岁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片段,以及那时候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是的~你现在做事情的一些逻辑行为都是那时候形成的。特别是一些特定事件的发生,影响着你的一些决定,我们叫它私人逻辑或者潜意识决定。正是这些潜意识决定、私人逻辑造成了我们今天做事情的一些模式和感受:比如爱钻牛角尖、爱抱怨,焦虑、抑郁等等。
自己今天的私人逻辑是在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会选择先去逃避它,不去面对他。选择让自己安全或信任的人或事物。这也造成自己做事情畏首畏尾,没有长性,三分钟热度。
上课有个活动回忆7岁时发生的事情以及当时你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然后找一件最近发生事情,有相同感受想法行为。看一看有没有变化。
我选择的是买凉鞋事件。当时自己感到非常气氛和沮丧,觉得不被信任。当时我做的是气呼呼的离开了那个地方。
课堂上没有找到类似感受的事情,回家找到了一件。
周三晚上儿子大哭也不睡觉、吃奶,哄抱都不管用。后来我想到下午因为怕他睡觉没添饭可能是饿了。我就对奶奶说可能是饿了,下午少吃了一顿。奶奶当时就开口说:怎么不喂饱他呀,我都是喂饱他的。你看把孩子饿的,这样他能睡觉啊!当时觉得挺委屈和尴尬的,特别是老公还在旁边说我不会哄孩子什么的。周二晚上就因为他说我不会带孩子跟他犟了半天,这次又被他抓住把柄,都不如他会弄。当晚上就告诉她,你会弄,你们自己弄吧!他就说我逃避责任。我的感受就是沮丧、委屈还有愤怒。
第二天奶奶又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反而没那么激动了,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是的,我确实是喂少了,孩子饿的睡不着。奶奶反而好像也放下了一样,没再说话了。
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误,提出下次会如何改进比无数次的唠叨都管用!!
所以,这也验证了书上那句话,并不是别人改变了,而是你自己变了,你改变了你看别人对待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所以别人才会有变化。
当然这些变化有时很明显有时也会有反弹。
会有何不同呢?我也好期待……
鼓励的话:亲爱的,你虽然不善言谈,但并不是不懂他们,你看到了他们的开心和不开心;你也不是故意装清高,只是还不懂该更好地打入他们。或许他们也和你一样害羞,正想和你聊聊呢?
亲爱的,接纳这一切吧,虽然不容易。但还有我在,我会一直陪着你,听你诉说,听你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