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的打车应用开始大规模兴起,到2013年的大规模收购合并倒闭入股,再到14-15年打车类应用在激战后渐渐稳定,移动出行行业可谓备受瞩目。
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当下两大巨头:滴滴 & Uber
1. 市场状况分析,平台愿景
2. 乘客需求分析
3. 解决方案对比
4. 如果我是 PM
1. 市场状况分析,平台愿景
A. 用户规模: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打车软件的用户规模为4908万
B. 后补贴时代用户态度
C. 打车行业未来趋势:结合LBS与大数据精准化营销的O2O生活服务
从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可以看出滴滴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思考的很清楚的,也可以感知到滴滴成为未来的城市生活服务提供商新巨头,异军突起与众多O2O平台抗衡的趋势。(当然关于未来就不多说了,下面还是聊聊产品)
2. 乘客需求分析
全部打车应用最主要的操作流程,就是围绕着乘客的核心需求--打车到达目的地
至于大部分打车过程中的需求,比如选定目的地,与司机电话沟通确定具体位置,都属于核心需求的延伸,就不赘述
对于乘客需求的分析,没有包含支付需求的原因,在于支付并非乘客的需求,而是解决方案中的一环。
对于车型,其实并非用户根本的需求,其背后本质的目的也存在多种情况:
1. 把不同类型的车型当成日常的一种选择方式,这个需求出行层面本身
2. 把不同类型的车型,比如专车,当成在某些场景下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这个需求在自我价值层面
3. 把不同类型的车主,乘客,当成社交过程中准入门槛式的筛选方式,这个需求与社交相关
对于上述的不同类型的需求,滴滴打车与Uber都用了同一套解决方案,满足了三大类用户的需求,即以车型的分类作为解决方案来满足3大类需求(后续补充,其实这个方案有非常强的拓展性,可以拓展满足很多其他方面的需求)
3. 解决方案
part1:车型选择
对Uber车型选择的个人建议:
将5种车型的选择方式,切换成可以复选的按钮
原因:
1. 5种车型在本质上给用户提供的是同一种服务,打车到达
2. 其中,UberX,black,EXEC是不同程度的高档车,对于用户来说,选择高档车的时候有时并不需要在3个高档车型中只选择一种车型。所以给用户提供复选组合的方案,虽然当用户切换打车类型的时候多了一步操作,但是带来了同时拥有更多选择可能性的体验。与此同时需要将不同类型的车费估值都展示在用户界面。
part2:乘客司机匹配方式(如何派单)
小建议:在当用户与滴滴或uber司机电话沟通时,电话响起来的时候用户一般看到的是陌生号码电话,并且也不会去存储滴滴司机的电话。可以考虑和各大手机通讯录厂商和合作,将滴滴司机的电话自动在给通讯录标记出来。从而不会有过多陌生号码影响到用户查找号码
part3:支付方式
两种支付方式,并不存在优劣,只是适合于不同的用户。
话又说回来,两种支付方式并非水火不容,所以能不能考虑二者并存,让用户自己选择喜欢的支付方式
个人建议:(滴滴&Uber)
1. 将两种支付方式同时提供给用户做选择
2. 默认情况下推荐用户“滴滴”的支付方式,原因在于,这种支付方式在中国更加普遍,用户接受程度较高。但是不排除一些打车应用的高频用户,希望弱化支付操作流程,提升出行效率
4.如果我是 PM 小结
总体来讲,滴滴和Uber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产品。
滴滴的性格是温和的协商者,一方面体现在派单的方式,用户输入完起点终点,司机觉得这个路线我想走,我就抢单。如果没人抢怎么办,乘客可以给司机小费,继续协商。另一方面,支付过程中也是力求白纸黑字说的明明白白。
Uber的性格是一个刚烈的军人,在派单方面,司机并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他只是接到一个任务,并且需要在15s之内说yes sir去执行。至于支付,他就更加霸道,甚至不需要经过任何确认,乘客甚至不知道用的是自己的哪一张银行卡在做支付,流程就已经走完了。Uber很自信的说,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言归正传,对滴滴&Uber的意见:
1. 同时给用户提供【无需确认直接从账户扣费】和【需要账号密码验证】两种支付方式
2. 与通信录服务提供商合作,将滴滴或者Uber司机的号码包导入到用户手机通讯录黄页中,但只有在用户输入对应号码或者来电时显示“滴滴司机”相关字样。目的在于减少大量陌生号码的存在对用户通讯记录查询时的干扰
对Uber的意见:
车型选择功能模块,提供给用户复选的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对 UberX 与 Uber black 司机群体叫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