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The looming storm》,是一部前阵子朋友看完写了影评的电影,我回复了一条微信,她又回复说:我一定喜欢。于是,在紧张的入模子结束后,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完了全片。
我真的很喜欢。正如同我喜欢海明威和雷蒙德·卡佛一样,干净叙述的平静下,总是埋藏着躁动的情绪。是的,情绪,这就是我理解的影片的唯一的关键词。
我是一个平头老百姓,身份的缘故,对于平民题材的影片向来钟爱,读大学时看过一个电影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洋溢的乐观善良所感动,而《暴雪将至》恰恰相反,连一点点的温暖都不愿意刻意给出来了,如同生活的无奈,有理想的生活那又如何?有原则的做人那又如何?有全心的真爱那又如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是一点都没错。小人物的命运从来就是如此,身不由己,无从选择。
很少有电影如此赤裸裸地全部关注于平常生活中的“恶意”,而一点都不弘扬哪怕一丝的“善良”,也许是因为我们“伟光正”的东西听的太多了,在导演看来,矫枉必须过正。生命如此脆弱,或者杀或者被杀,或者欺凌或者被欺凌,或者邪恶或者被邪恶,或者麻木或者不得不麻木,或者剥夺或者被剥夺,或者活着或者不得不活着。1997年发生这个故事,十年之后又如何呢?The looming storm!如果说《暴雪将至》是一个诗意化的中文名字,那么“looming storm”则准确地传递出影片的本意:那种阴险逼近的风暴,似乎只有沉沦这一种宿命。
看着各色人等的挣扎,被情绪统治,间歇又试图夺回命运的控制权,然而,谋杀、自杀、被杀、蓄意的、误解的、发泄的、命不好的、陌生的相杀、相爱与相杀、夫妻间激情相杀……所有的这些的“杀”,要么留下一副已经发生的场景,要么来得极快眨眼的功夫就结束了,固然死亡是与出生一样重要的主题,但如此猝不及防,我还能说什么?内心情绪的风暴不知道何时早已经裹挟了肉身,在亚洲金融危机来临时,我们已经毫无防御能力,而面对的即将开始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台发动不了的客车,又如何能全身而退?
坦白的说我在看这部调子灰到极致的电影时,并不感到压抑甚至不耐烦,而是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被理解:日常发生的一切不正是这样的吗?只不过电影中所有的情节,细节处全部还原了生活的原貌,比如开场那个办事员的声音和声调,可是主线的叙事架构则被夸张到了极致:情绪之杀!杀!杀!看似人杀人,或许是因为心早就已经死了吧……
好吧,为什么描述了这么多极其郁闷的场景而没有令我厌烦?好奇心啊!为什么要选择谋杀的背景来展现日常的情绪细节?因为要调动我们的好奇心啊!失去了好奇心的引导,这是一部根本看不下去的电影;也许正因为有着的好奇心,所以我们面对looming storm,还保留了一丝变化、应对、适应的机会!
当解开所谓谜底时,我看到有人评价说是宿命,其实,我更愿意理解为伊甸园里那只苹果的故事。亚当、夏娃和上帝住在伊甸园,被蛇诱惑主动摘了苹果来吃,为此被上帝罚贬到地上,所以才有了“人间”。全能的上帝早就知道,好奇心会让智慧觉醒,总有一天人将成为自己的主宰与上帝分庭抗礼。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现在经受的苦难也才有价值吧。️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