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者,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中国古代乞丐的历史,几乎与文明社会同时开始。虽然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不为历代的统治阶级所重视,很少被载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私家笔记或野史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载。从这些分散的但又宝贵的记载当中,人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纷纭复杂、色彩斑斓的乞丐画面,上至帝王、文人才子,下迄平民百姓、骗子盗贼,都可在这些行乞的画面中找到,不由得发人深思。
2016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乞丐按道理越来越少,但是事实证明不减反增。难道他们都很穷嘛?
以为乞丐都是穷人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迪拜,职业乞丐赚的盆满钵满。迪拜警察在今年第一季度共扣留了59名“乞丐”,而这些“乞丐”全都不是阿联酋的公民,而是来自其他国家。用3个月的商务或旅游签证来到当地,并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地赚钱。据估算,每个乞丐平均每天可挣得迪拉姆9000元(人民币约1.6万元),每个月可以乞讨到迪拉姆27万元(约合人民币47.6万元)。
就是这种社会现象,“真乞丐”与“职业乞丐”我们已经不能分辨了,有时候寝室里一起出去碰见一乞丐给还是不给呢?
乞丐没有错,错的是把“乞丐”这个词作为一个职业,那么也就不需要什么看法了,现在的乞丐太多了,里面有真有假,你可以凡看见一个乞丐就给他钱,也可以无情地忽略所有乞丐,但不能因此就判定这个人没有同情心,为什么不想想,那些所谓的乞丐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自立更生呢,你能帮他一时也帮不了他一世;当然残疾的另当别论,不过报纸上报道的也不少,一些人为了钱,让自己的孩子吃安眠药装病,难道就该同情他们?对与真正的乞丐,我希望政府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在繁华的街头拦人乞讨,这样很讨厌也影响市容。
有一部法国电影,名为《零钱》,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高楼林立的街区里,有一个跛足的老乞丐,每天都倚着一根柱子,站在路边乞讨.他头发蓬乱,表情木讷,总是瞪着一双深陷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他的手中拿着一只变形的纸杯,行色匆匆的行人中,常会有慈善的人驻足掏出零钱放入纸杯中.他从不哀求别人施舍,对施舍的好人,也从不道谢,连个谦卑的笑脸都不给.
有一个成功人士,他拥有自己的公司,拥有豪华的写字间,拥有高档的轿车.他每天下班走过乞丐身边的时候都会掏出一枚零钱扔进乞丐的纸杯中.这已成了惯例,乞丐注意到这位成功人士的车,由于地下车库尚未修好,只好露天放在附近的空地上.也许是为了感谢这位每天都施舍与他的恩人吧,他默默地为这位恩人擦起了车.这一切都被这位成功人士透过落地窗看见了,不知是于心不忍,还是怕乞丐沾上了他,或不想欠这位可怜又可嫌人的人情,在下班走过乞丐时,他在照例往纸杯中放入一枚硬币后还恶狠狠地对乞丐说,这钱是送给你的,不是擦车的工钱,请你以后不要碰我的车!乞丐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还是执拗地为他的恩人擦车.
于是成功人士还是每天给乞丐一枚零钱,乞丐每天都为恩人擦车.这似乎成了两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成功人士在闲暇时,会举着高倍望远镜站在落地窗前观望乞丐给他擦车,镜头中的乞丐擦车是那么卖力,连反光镜中的一个斑渍都不放过.
可是有一天,当成功人士下班掏出钱包准备拿零钱给乞丐时,却发现没有零钱.他觉得像欠着乞丐债似的,居然无法从乞丐面前堂而皇之地走过.不过,企图靠行人身躯掩护自己逃跑的成功人士还是被乞丐发现了,他一反常态地举着纸杯追了上去.成功人士愤怒了,开着车子绝尘而去.尽管从反光镜中看到乞丐摔倒在地上,却连油门都没有松一松.
一连几天,成功人士的车都没人帮他擦,他的车上积满了灰尘.每天下班那根柱子前,再也不见乞丐的身影.有一天下班后,他再也憋不住了,开着车子穿街走巷寻找那位乞丐.终于在一个闹市区,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当他拿着一张大面额的钞票迎上去的时候,乞丐却冷冷地看了他手中的钞票一眼,傲慢地背过身疾步走开了.
总结下就是……其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其实并不都想通过行乞来谋生,哪个人愿意放弃尊严展示残疾?他们正是由于对社会救助的不了解和无处投靠才被迫行乞的,这些人需要的是平等的帮助而不是悲悯的施舍!那些人自己都不想放弃尊严接受施舍了,问什么还要给他们施舍呢?这种施舍只是站在自己认为是同情的基础上,并没有给他们真正想要的.而我们正是要通过救助站等政府机构来帮助这些人重新找回自尊和平等的位置.
世间真情到处是,只是我们自己贬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