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除非专业需要,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好作品有至少一点是动人的,其他部分可能很平庸甚至遭人诟病,作家本人同样如此;
阅读并不能解决问题,思考或许可以。
【1】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当然,为了应对考试或者学习知识,我们需要阅读许多书,这类阅读中是不存在什么享受的。我们只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进行阅读。唯一能做的便是祈祷因为我们需要它,所以我们不至于在通读它的过程中觉得乏味。对于这类书,我们是不得已才会去阅读他们的,而不是乐意去读。这种阅读不是我心中所指的那种阅读。
必须带着愉悦去阅读才行,能给一个人带来愉悦的书籍不一定能让另一个人愉悦,被人推荐的不一定对你有价值,你才是对你手中所读书籍的价值的最终评价者。
【2】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本书的第二部分,毛姆也太八卦了。本来以为写的是推荐的小说的内容,但是大部分都是讲这些作者的生平趣事。而我看到也很有味道,了解了这么多名家原来是那样的人...
每一个篇章都特别有意思,能沉浸在他的描述中去体会那些故事,看到一些作者的生平,有一种读欧洲历史的感觉。这些伟大的作家人品都很无语。可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原因,还有就是小说就是作者描绘出来的内心,包过对作品的分析,夸赞和吐槽都很到位,小说的漏洞分析的也能清晰,然而话说回来,没有一本小说是十全十美的,除了小说作者有缺陷之外,小说这一体裁本身也存在缺陷。
记录了一些比较比较感性兴趣的作家故事。
司汤达《红与黑》
司汤达的一生可以说动荡不安,其人生经验比其他许多作家都要丰富。司汤达生活在一段个人和社会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自己个性所容的范围内,他获取了广泛的人性知识。去世之后,在生前的两个老朋友的努力下,一家大出版社终于出版了他的主要作品。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成的。 1842年3月23日逝世于巴黎。
巴尔扎克《高老头》
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确实是私生活混乱各种情妇,虚荣,性格为人都不算什么好人。
奈何却能写出非常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呢?他的传记作家说,天才有他自己的权利,他的道德也不能用普通的标准来进行衡量。我得说,这是个观念问题。总之最好承认,他就是一个极端自私而无德,同时也缺乏诚实与坦率的人。1850年8月17日,巴尔扎克逝世。
巴尔扎克的文笔并不算高雅。他为人有些粗俗(当然,粗疏也可算他天才的一部分,不是吗?)文字也充满粗糙鄙俗,且啰嗦冗长,矫揉造作,还经常用词不当。确实他有着各种明显的缺陷,也无需多么高深的法语知识,一眼就能察觉到。这很让人惊讶。据说,查尔斯·狄更斯的英语文笔也不怎么好,我曾从一位很有语言修养的俄国人那儿听说,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起来也是随心所欲,语言粗糙不讲究。全世界范围内迄今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的母语文笔竟然都很糟糕没这实在是教人费解。这样看来,精美的文笔并非小说家必备的基本素养了,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大胆地创造、敏锐的观察及对人性的关注、认识和同情才是。当然,文笔精美无论如何总要比文笔糟糕强的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人,一个被法国人视为天才的人。然而时至今日,天才一词早已被滥用,牛津词典做过定义,即天生有一种非凡能力,能进行天马行空的创造或做出独创性的思考、发明和发现的一类人,他们比才能一般的人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天生的洞察力或直觉来取得成就,而非靠有意识的努力。
福楼拜认为,生命的目的与其说是活着,毋宁说是写作。为此,即使是牺牲丰富、多样的生活也在所不惜。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在我心中,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但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本小说描写的场面如此恢弘,描写的历史时期如此重要,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又如此众多,简直前无古人,我想,大概也后无来者。这本小说被称为史诗显得理所当然,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小说更配得上这个称谓。1910年11月7日,一个星期天,早上六点过几分,托尔斯泰离开了人世。
对于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作品便是他们内心因为某种原因而遭受压制的本能、欲望、白日梦(随便你叫什么)的升华,这些东西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后,作家便摆脱内心的压力,不再会才去进一步的行动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读契科夫
我以为,契诃夫比任何作家都更加深刻而有力地表现出了人与人的精神交流。相比之下,莫泊桑甚至给人一种肤浅和庸俗的感觉。莫泊桑止步于观察人们的肉体生活,契科夫则专注于探索人们的精神生活。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莫泊桑和契科夫观察生活的方式并不相同,却殊途同归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人人皆卑劣、愚蠢而可怜,生活总是令人厌倦而毫无意义的。
【3】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毛姆从哲学读到伦理学,从宗教读到历史,发现“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人们并非依照真理而活,而是活在自我假想出来的世界里。有时在我看来,人们的理想主义只不过是将真理的声望强加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上,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负之心罢了。
最后的哲学篇章,看的居然有一种莫名的共鸣,可能就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评论引起的。
人们在这晦暗而神秘的世界上前行,总是被不同的问题所困扰,如果哲学不能帮助这些人解惑的话,那么它也会以幽默的方式说服他们安于自身的无知。哲学教会人们退守为安,也教会人们砥砺前行。它能给人们带来想象力和智慧。
关于真美善的看法:
“人的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不愿相信,给自己强加了一些观念,以支撑生活的动力,所以才产生了“真善美”的说法,仔细想想,这些真理难道不也是从古至今的教育灌输给我们的吗?
因此能常看到,有人做着与真善美截然相反的事,却照样过的开心潇洒;而践行着真善美的人,不见得滋润惬意。比如毛姆在前文写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预支稿费,纵欢作乐,借钱赌博,抛弃妻子,依然不影响他写出伟大的作品。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做不到无视道德伦理的狂徒或者天才,也做不好永远光明谦逊的正人君子,就只有阅读,能算做我们生活之外的避难所了吧。
最后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偶尔做过某种决定,因为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而去那样做,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做并不会有幸福。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行动呢?在我看来,雷昂修士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说的做法不难,人性虽有弱点,但不会在其面前畏缩。我将以雷昂修士的话来给本书做个收尾,他说:
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当初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看书名觉得或许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状态,就是随时随地的阅读。看完虽然和想的不一样,但是还是有收获。还有买了另一本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什么时候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