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在早上和别人讲述我的梦。
“我昨晚梦到你了哎... ...”
“我做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梦,你听不?”
梦,这种发生在人身上的非自愿心理现象,在科学上被解释为两个脑半球活跃与休息状态的调节机制。我们常常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对梦的定义,有自己解梦的方向和范畴。
好多人这样告诉我,梦和现实是相反的。这句话想必是有必要存在的,告诉你噩梦不过虚惊一场,美梦之后你可不要白日做梦。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现实里的有些画面似曾相识,我想这些画面可能在我们遗忘的梦里。《你的名字》里主人公发生的事情,是导演想出的奇妙故事,然而醒来后会忘记对方的名字,是常常发生的悲伤。若从所提到的这部电影来说,梦里的世界只是和我们有时间的距离,而无空间的隔阂。很多时候,我试着说服自己梦是真的,然后努力把现实变成某个我不想忘记的美梦。我对自己说,与其跟着感觉乱走,不如跟着梦的真切。还有一句话:梦和现实的距离,叫做努力。
这种主观上的强制好像显得不可理喻,但梦毕竟只是非自愿,并非非理性。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晚上逻辑半脑处于休息状态,梦里的我们脱离了羁绊,许多暂时无法完成的事情得到了圆满。但是我们看到的这条路可以是后来的一个选择,毕竟有些时候,现实比梦要离谱的多得多。
也许正是因为能带给我们的朦胧感,我们会试着品尝它带给我们的不一般的味道。我还记得醒来之后的某种悸动和激动,摸摸被子,很难说那触感带给我的是失望还是安然。有时候像从鬼门关兜了一圈,有时候像刚从伊甸园跌落人间。有时候,心里的人会走到梦里,很久没看到的笑容,会开满整个梦境。
我没有不想醒来。
我很早听过人生如梦,好多事情现在看来就像老唱片,悠悠渐渐缓缓淡淡,我们多少人从彼此的全世界走过,和岁月擦肩而过却没有回首一眸,梦中深情却了无记忆。
梦里的生活,虽然不曾给你任何特权,给了现实不曾给予的迁就。而我们常常把现实活成了梦,我们让别人去听从自己的决定,自以为是的为他人出谋划策,自作多情的为他人着想,自顾不暇的关心着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你嘴中的深情变成了深潭,想要淹没对方。给别人带来的是覆灭,而非重生;给自己的是痛心和不堪,而非被别人依赖的满足感。
我们常常谈到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倒不如以梦为镜,活着的方式要有梦中的洒脱,存在的心理要抛弃梦里的自私,承受的能力要比梦里强大,生活的目标要比美梦香甜。
这样,致以青春的问候里,你还在这里;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我还在你身后;
然后,你走进了梦,梦接纳了你。
梦回梦里,便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