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预言,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而罗森塔尔效应,是权威人物对我们的期待。那这两个来源不同的期待,对你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好的情况是,权威人物对你的期待和你对自己的期待,正好是一致的,这个时候你的生命就会自然的生长,没有多少矛盾。
相反,如果这两种期待形成了矛盾,成为两股完全相反的力量,那你就会变得很难办。
每个生命最天然的生意都是自恋的,都想做自己,如果父母或者其他权威人物发出的期待是鼓励我们做自己,那就是很幸运的事情。
当一些过于权威的领导者,需要通过打压别人的意志,来捍卫自己的绝对权威。这常常不再是现实需要,而是一种自恋的需要。
说一个关于镜子的隐喻,其实权威的人就是我们的镜子,当我们得到赞美的时候,相当于我们从镜子里照见了自己是好的,当我们得到批评的时候,镜子里照见的自己就是坏的。
一些人之所以太喜欢批评别人,根本问题是他自身的自恋问题,他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但也可以这样说,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是因为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的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当他作为镜子的时候,照见的你也总是不好的。
相反,喜欢赞美别人的人,也是因为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过自己有多美。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我深深的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这里说的条件就是诱惑。
诱惑就是你要达到我设置的条件,我才给你情感。
不含诱惑的深情,境界太高,但其实哪怕有一些诱惑也没关系,只要其中有深情就好。
在电影《后天》中,有一位男科学家读书无数,有人怀疑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最开始养成读书习惯是因为,父亲每次出差前都会扔给他一本书,出差回来就会和他探讨书上的内容。
这个故事里,书不仅是诱惑,也是父子间建立起情感链接的媒介和桥梁,他后来那么热爱读书,其实都是在通过读书感受父爱。
围绕着“自我实现的预言”,涉及到了三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层面,自恋。因为每个生命都想证明自己是好的,所以有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是命运轮回的基本。但内心的自恋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时,就会忍不住去压制别人,这样一来自恋会让自己远离幸福快乐。但当质量发展的比较成熟时,就会形成“我好你也好”的生命观。
第二个层面,他人的期待。重要的人对我们的期待,特别是父母等权威的期待,会对我们造成巨大影响,这份期待会深入到我们内心,成为一种影响命运的力量。
第三个层面,链接的力量。自恋是一股能量,他人的期待也是一股能量,当这两股能量相合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力就会被激发,而这两股能量相悖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力就会被撕扯。最好的情况是,如果这两种能量可以融为一体,建立出深情的链接来,就能激发生命力,那样我们不仅能自然而然的追求卓越,同时也会去享受幸福。
甚至可以说,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三个命题:
第一,自恋,就是做自己;
第二,满足别人期待;
第三,超越自恋和满足别人期待,体验到链接的深情。
简单来讲就是“我”要做自己,同时去寻找另一个能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你”,一旦“我”和“你”建立积极的链接,那我们彼此都可以追求卓越,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