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小接受美国教育,个性独立,明明可以凭美貌却靠能力赢到了行业大咖的青睐,在你所爱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你选择收起一身光芒,相夫教子,却发现在老公心里,他的家族和事业比你更重要,你们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交流甚至见不到彼此了,你还会为他改变自己吗?
曾经我觉得过回一个人的日子,才是证明自己的方式。
诚然,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原本就优秀的人,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尤其是还有朋友和知己的支持,一切轻车熟路,日子好不逍遥自在。
摩纳哥的Grace却选择了另一条路。电影《摩纳哥王妃》便是从这里讲起。
奥斯卡影后格蕾丝·凯利嫁给了摩纳哥大公雷尼尔三世,成为比好莱坞电影还要令万千少女向往理想爱情与婚姻的范本。然而“王子和他的女孩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只存在于童话世界,现实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王子没能把国家治理好,臣民对他很不满意。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内忧外患之下,他可能要做一个亡国之君了。焦头烂额之际,他却发现王妃的所作所为都不符合王室形象,他似乎已经忘了,曾经正是因为这份“不符合”的个性让他心动。
总有一个人需要去改变。只是改变之前,这个人需要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停下来认真思考。被国事忙到昏头转向早已顾不上家庭的王子显然不会是“天选之人”,无所事事、被规则束缚找不到存在感的王妃,此时却接到了好朋友、天才导演希区柯克的新片邀请,重返影坛重回巅峰的场景将会是多么美好。只是皇室规则和国民不会同意,如果格蕾丝选择了做回自己,可能就意味着和王子的婚姻也到尽头了。甚至,王妃已经就离婚的事咨询过教父。
教父显然是从美国跟着王妃过来的,现在他在申请回美国去,但是他却站在了王子和摩纳哥的角度给出了建议:王妃需要了解摩纳哥,需要为王子改变自己。
于是纠结中的格蕾丝开始学习法语,学宫廷礼仪,甚至学宫廷“礼仪”——给下属和周围人眼色。是的,六年了,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格蕾丝似乎没学会做“王妃”,还被一个“下人”欺负。心心念念想回荧屏,却不得不从头开始学法语和礼仪,居然一次又一次被王子的大臣和家人算计了,维持家庭和婚姻比想象中还要困难。气场和能力足以做女王的格蕾丝变得没有自信,焦虑得一次次情绪失控。
控制不了情绪就会暴露自己,暴露的是自己的无能。
丈夫不理解自己,信任的教父要回故乡了。剩下的路只有靠自己了,格蕾丝也想过这么做值不值得,毕竟王子已经公开对自己发火了,他们之间的爱情遭到了质疑。质疑不仅来自臣民,也来自格蕾丝本人。
电影到这里,并没有给王子更多的镜头,相反都是格蕾丝学习和改变的叙述,还有她的小心翼翼。可以说电影是一部女性励志片。然而,看到这里,突然让我对婚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梁文道曾说,爱情是你看到了其他人没看到的东西。爱是发现。电影中,观众很难发现王子对格蕾丝的爱,即便王子是夜晚来看王妃,观众看到的也是王子的纠结。
“要怎样才能相信我爱你?”这大概是所有男人最棘手的问题。作为女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不知道格蕾丝在选择相信雷尼尔的时候,是因为自己为此付出的沉默成本,比如公开表态不会重返好莱坞、辛辛苦苦学语言学礼仪,还是因为他们是夫妻——一纸婚约让她决定选择相信这个人,就像六年前选择相信他会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一样。
爱是什么?真实世界里雷尼尔和格蕾丝的故事应该比电影复杂太多太多。但是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选择和相信,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去相信。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雷尼尔和格蕾丝两人对彼此最基本的了解和信任上。所以深爱着雷尼尔的格蕾丝选择了相信王子是爱自己的,只是因为家国俗事让他不知所措,连带着工作和生活都有些凌乱了。
有人说格蕾丝学会了做王妃也是一种成长,于是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从爱情故事里看到励志的细节,是无趣的我一贯爱做的事。但是这一次,我看到了更多的“意志”——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词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格蕾丝的成长故事像不像一个正念改变人生的故事呢?
2019年4月7日凌晨·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