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无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读书热潮。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读书呢?
在我看来,读书要精于博览。
博览,即广泛地浏览。一个热爱读书的人,绝不可能满足于仅读一两本书。因此,博览,往往是一个人阅读时最先立下的目标。博览群书用来形容人学识渊博,因此,能否博览,也就意味着你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今天,文化底蕴被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了摆脱几年前“世界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名头,我们更应该注重博览。
博览,让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丰富头脑,增加涵养。在这个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里,我们都应培养东汉时王充博览群书的精神,为造就深刻的灵魂打下基础。
精,及精熟。如果说博览重在开拓思维的广度,那么精读在于挖掘内心的深度。只有在波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读,才能融会贯通,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意图,将作者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精神。
郑板桥有“精当读书法”,强调多读以精读为基础,我认为并不尽然。我想,若先了解概要,能更有利于细致分析。正如培根写道的那样:“书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对于与自身思想一致者,应“求甚解”,揣摩字里行间体现出的语气与意境,深入文章背后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但对于与自身思想相悖者,可以只做了解,不必深究。
我认为,读书是博与精的结合,孤立的广博和孤立的精思都不能称为是真正有意义的读书。博,无精则杂;精,无博则陋。因此,读书应当是博览与熟读兼顾的,须以博为基,培养文化底蕴;以精为翼,提高文化素养。如此读书,方可滋养浩然之气,铸就高尚的人格。
古有“不学诗,无以言”,今为不读书,无以立。而由读书所引伸出来的,是为人,亦是处世。广博地见更多的人和事,接触然后了解,择良人成为师友,辨正事作为标榜。这样为人处世,也就可与博览而后熟读精思的读书方式相通了。
精于博览,不仅是对提高个人素养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形成读书文化有益的必然趋势。它是叩开真正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亦是探寻内心深处的明灯;是传承千年文明的智慧,亦是发展未来文化的基石。
因此,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快餐”时代,若我们能手捧万卷,精于博览,以此来获得非凡的灵魂,让生活充满文字的馨香,岂不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