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聊到涨价前如何定价的问题,下面聊一下顾客对涨价后的不同反应。
随着消费者更高的品质追求,该庆幸,他们愿意为了自己青睐的美食付出更高的价格。
前提是,你有没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改变?有没有撩到他们的痒点?
定价的数字,要基于消费者心理。
数字学问大,尤其是表示价格的时候。举个栗子
拿包子店来说,包子的一次涨价为其菜包从1.0元涨到1.5元,人气依旧爆棚。而当包子从1.5元涨到2元时,就没那么顺利了。即使给老顾客发放了0.5元的包子抵用券,还数次推迟了涨价日期。
相比从1元到1.5元涨幅50%,从1.5元到2元涨幅33%却更难,为什么?
新定价和消费者心理认知失衡。
1.5元,在消费者心里仍然是1块多,2元就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了。而一个普通的包子,似乎在大多数顾客心里不值得2元。
你一定想到了,很多商家定价喜欢99、599元、1999元,理论上称为非整数定价法(即尾数定价策略),即当商品的价格处于整数与零头的分界线时,不取整数而取零头。
这就是基于消费者心理的定价策略,会给消费者便宜、精确、吉利的感觉。
如果一种菜品定价99元和101元,在不少消费者心里,差的可不是2元啊。
而且,带有尾数的价格会使顾客认为定价是非常认真、精确的,连零头都算得清清楚楚,会产生对实体店的信任感。
第二个,不是涨价,是推新品哦!
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餐饮店,推新品是个不错的“间接涨价法”。每月或配合节日推出两款新品,价格直接设定在预期涨价的位置。
或是尝试在现有产品分类中挑出20%涨价(如人气产品、基础产品、高利润产品各出一款)。观察新定价产品的销售情况和顾客反映,经过一个周期后,再逐渐将产品进行调价。
这两种方式,均是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的一种缓冲。
最后,涨价要慢慢来,一次涨少于,切记漫天涨价,那样不把顾客吓跑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