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花婆婆 育儿解忧书房 2017-10-04
某日,某群,一位我很喜欢的Binbin 老师在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教孩子认字不如让孩子尝试发明字。”我拍手大笑,对也!
也许发明字,更接近孩子的认知规律
Binbin老师,非“常”老师,她总有一些非‘常’’言语,例如这次:
“我教一年级的时候经常给予孩子发明字的机会。记得他们发明“幕”的时候,下面是“布”而不是“巾”。我告诉他们,为了美观,“巾”已经能表达“布”的意思,所以用更简单的“巾”。”
是啊,追根溯源,我们的汉字从何而来?不就是老祖宗发明而来的吗,为何就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也用发明字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呢?
“我们每个个体在母腹里都要经历完整个人类生理的进化史,学文化也要尽可能还原文化的进化史。”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老祖宗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描摹记录,象形演变而来!所以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和实物相对应的,最初的原型就是图画。
这与幼儿园小孩子最初写自己名字的时候是一样的,他们不是写字,而是画字。因为在他们眼里,他们的名字就是那一幅幅特殊的图画。
如此,看中国象形文字的形成与孩子的学习发展过程是何其的相似,都经历了从图画到笔画,从形象到抽象。
而且象形文字不仅自己可以发明,了解了其构字规律,还能发明更多的字。
所以,如果用“发明字”的方法来学习识字,还原成“图画的演变”,是否比小学一年级开始从拼音起认识文字,更接近孩子的学习认知规律呢。
小学一年级,拼音始认字是否科学呢
毫无疑问,“发明字”更接近孩子的认知规律,那为何孩子一进小学总是从学习拼音开始呢?
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非英语表音文字。有点不明白,我们为何要从拼音开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从表音系统来开启孩子枯燥识字的漫漫长路呢?
老师教学,讲究的是要依据孩子的经验,经验即基础。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必定了解自己班上孩子的经验在哪,最近发展区在哪,然后依据孩子经验进行试教。
那小学一年级孩子学习文字的基础与经验在哪?难道不是图画阅读吗?如此,又奇怪了,我们的识字教学为何要从拼音开始?
个人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没有按中国文字的象形特点来进行教学,更没有按孩子的认知规律以及内在需求来编排。
其实,每个汉字都有它文化上的意义。当孩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是图像,是和实物相对应的,这样去识字,就不仅仅只是认识一个字,而是去了解每个汉字的源头和来历,了解了每个文字形成的过程。
Binbin老师说,“尽管孩子们自己发明的字是合理的,但是却不完全符合现在正在使用的字。所以要拿现在的汉字和他们的发明进行对比。 ”
“比如孩子们发明的“桥”字可能是石字旁,可能是金字旁。”Binbin老师会引导孩子探索得出,“那时古人发明“桥”字的时间太早了,他们刚会用木头搭到小河对岸的时候就造出了“桥”字。”
是啊,那时的古人还未发明金属、石头造的桥呢。如此,孩子学来的知识就不会孤立,对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同时也有了了解,并产生了兴趣。
如果一年级的孩子从象形文字开始,在发明象形文字的过程中,从其文字读音中就会发现拼音存在的意义。接着,当发明新的文字读不出它时,孩子们就会产生更多的学习需求,就会主动探究拼音的写法、类别、规律等,探究读出自己发明的文字。如此,孩子就掌握了拼音这个重要的识字手段,来认识更多的汉字。
这样,每一个孩子认识文字的过程是否将不再枯燥,将变得很有趣味呢? 一年级新生与家长还会有那么多痛苦的学习历程吗?
教孩子认字,不如让孩子尝试发明字
常常会想起自己中学时代学习数学的经历。每一次老师的公式明明都已教授完毕,也明明已明白,可是每一次自己的作业就是要从公式前面一步开始,总是先将公式演变而来的前面那一段过程,用笔用纸自己演练一遍得出书中公式后,然后再用公式做作业。
那时常常怀疑自己是一个多么愚笨的人啊!明明公式已得出,自己为何还要来一遍!多少年后,走过了多少漫漫长路,如今的我才真是懂了!
“我们每个个体在母腹里都要经历完整个人类生理的进化史,学文化也要尽可能还原文化的进化史。”Binbin老师这句话真是对我那段愚笨的数学学习经历最好的安慰了 。
如今再想,老师演练公式,我只是看,是被动的,只有当自己演练,主动学习后,才是真正掌握了那个数学知识点。
“教孩子认字不如让孩子尝试发明字”,其实也就是这个理吧。
“教孩子认字”,孩子是被动的,老师是主动的,孩子的学习处于一种被灌输状态。
“让孩子发明字”,孩子是主动的,老师是跟随孩子其后,充当的是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
“让孩子发明字”,孩子是在老师支持下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去创造,去尝试做一名发明者。
如此,孩子在两种不同认识汉字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学习积极性是完全不同的,带给他们未来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甚至不可估量的。
教孩子学习.....不如让孩子......
“教孩子认字不如让孩子尝试发明字!越读越拍手叫好!
其实,在教师生涯中,我经常做这样的傻事,例如教孩子学习一首诗歌不如让孩子成为一名诗人。
春天里带着孩子学习诗歌《春天的秘密》,这是一个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传统幼儿园语言教材里的一首诗歌。一般不会教孩子任何一句诗歌,但一定会鼓励孩子做一名诗人,利用孩子群体的智慧创作出《春天的秘密》这首诗歌。
后来不在一线了,看见哪位老师将一大段诗歌一股脑儿教给孩子,心里就急得不得了——为何不通过引导,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孩子自己去创编这首诗歌呢?去把教变成孩子的探索学习呢。
在曾经的那段幸福教师生涯中,做过许多类似这样的“造句”,并复制许多这样的行为:“教孩子学习.....不如让孩子......”。例如——
“教孩子唱歌不如让孩子自己创编歌唱”、
“教孩子讲故事不如让孩子看图编故事”、
“教孩子学习表演不如让孩子做导演”.......
到生活中,更广阔的世界里,例如——
“教孩子穿衣服不如让孩子自己尝试穿衣服”、
“教孩子解决问题不如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教孩子答案不如让孩子自己寻求答案”.......
许多时候,许多人生的经验都需要经历了才领悟。等到许多时候许多东西领悟了,自己的孩子也已经长大......还有一点点安慰的是这些能曾经作用在班级的许多孩子身上......所以写之......
最后感谢Binbin 老师,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文中双引号处为引用Binbin老师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