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适配器模式?
在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中是这样说的: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为什么要使用适配器模式?
主要是使用适配器模式有以下优点:
- 降低了去实现一个功能点的难度,可以对现有的类进行包装,就可以进行使用了;
- 提高了项目质量,现有的类一般都是经过测试的,使用了适配器模式之后,不需要对旧的类进行全面的覆盖测试;
- 总的来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什么时候使用适配器模式?
每一种设计模式都有它最适用的场合。适配器模式在以下场合下最适用:
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如果它的接口和你实际要求的不一致时,可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
要在调用者和功能提供者双方都不太容易修改的时候再使用适配器模式,而不是一有不同时就使用它。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arget {
public:
virtual void Request() {
cout << "Target :: Request " << endl;
}
};
class NewTarget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cou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endl;
}
};
//重写的适配器类
class Adapter :public Target, New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NewTarget::SpecificRequest();
}
};
int main() {
//不适用适配器
Target * t = new Target();
t->Request();
//换了环境,想通过t->Request() 访问NewTarget 的SpecificRequest 方法
//方法1:
NewTarget * nt = new NewTarget();
nt->SpecificRequest();
//方法1的缺点是原来的接口都改变了,如果不想改变接口的话,那么解决方案是:适配器模式
//使用了适配器
Target * targetobj = new Adapter();
targetobj->Request();
delete targetobj;
targetobj = NULL;
system("pause");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