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不像是其他男性作家,用诸多的笔墨来描绘这场南北战争的种种激烈场景。相反的,战争不是主要内容,战争成为了主人公活动的背景而已。
读完《飘》,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小说很有带入感,它通俗易懂却又直击人心,只觉得自己和斯嘉丽一起守护了塔拉,也最终守护住了塔拉和土地。不得不说,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是活灵活现的,于我而言,她甚至不是一个文学形象,而是一个可感可触的活生生的人。斯嘉丽她美得不可方物,高傲得让人生厌,她爱慕虚荣,当她在众多男子的包围之中,当她引起了周围诸多女孩子的嫉妒之心的时候,她就感到快活。她虽然受到了母亲和保姆的约束,但是那可不能束缚住她那颗狂热的心。她勇敢倔强也叛逆无畏。所以她在十二橡树村时,众多女孩子都在睡午觉,她来到了艾希礼的书房,对他大胆告白。这就是斯嘉丽,似乎拥有所有不合乎传统的南方贵族小姐品德的女性。
因此,几乎她身边所有的女性都讨厌她,议论她,批评她,指责它,包括她的亲妹妹。斯嘉丽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在媚兰弥留之际,斯嘉丽第一次感觉到害怕,她清楚得意识到,她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女人真正爱她——母亲和媚兰。其实,看似人人注目人人包围的斯嘉丽,她的内心是孤独的,这份孤独,需要真情来填满,但是斯嘉丽却在瑞德要离开时才明白。也许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太没有安全感了,在经历了战火,死亡,饥饿以后,她变得贪婪,变得只爱金钱,因为似乎只有金钱可以带给她些许的安全感。在战火之下,很多人倒下了,很多男人倒下了,但是斯嘉丽没有倒下,她守护住了塔拉,她挨过了饥饿,当她回到废墟中的十二橡树村找食物时,当她把沉甸甸的篮子挎在臂弯里时,她就下定决心要过自己的生活。既然没有回头路可走,她就要一直走下去。死了的总归是死了,往日的奢侈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于是斯嘉丽自己种起了棉花与粮食。她肩负起了养活一家的重担“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只是这么像,每次也只能这么想,于是他又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了。她是如此的坚强,如果说她的第一次婚姻应当受到指责,那么第二次就要受到赞扬。为了塔拉她义无反顾得选择了牺牲自己。当母亲死去,父亲垮掉了,她无依无靠了,所以她似乎爱金钱爱的疯狂,爱的不顾一切,这时候,母亲和保姆教给她的一切道德都像是秋天的落叶,被风吹走了。为了赚钱她不顾一切社会约束出去抛头露面用尽心机做生意,经营她的木材厂。
直到她重遇瑞德,和瑞德结合,她才可以喘口气了,她无需再为了金钱发愁了。她似乎又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她忘记了,她也需要精神的寄托。曾经年少,她爱那个王子般存在的艾希礼,或者应该说她爱的只是她自己想象中的艾希礼而已。瑞德最后说她,他说她就像一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可是假如她真的有了月亮,她拿月亮来干什么呢?就如同有了艾希礼,她拿他来做什么呢?斯嘉丽有次和艾希礼在土地上谈话,斯嘉丽觉得,饥饿是最可怕的,但是艾希礼觉得更可怕的是我们已经失去的那种旧生活中的慢悠悠的美感时还得继续生活。斯嘉丽那时觉得或许媚兰知道他的意思。其实,此时的艾希礼,他的精神家园的丧失了,他是绝望的。
这部小说的所有主要人物似乎我们很难用好或者坏来评判,任何一个。在书中,爱伦和媚兰是两个天使般的人物,有着圣母般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人。她们是神圣的。而曾经被当做精神寄托的艾希礼,在媚兰逝去后精神家园彻底塌了,当媚兰逝去,曾经支撑他的那股非凡力量也不复存在了。而瑞德,当她把所有的爱倾注在邦妮身上,邦妮的死去也带走了他最后的精神寄托。无论经历了什么,始终站立着,相信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斯嘉丽。但是,明天真的会好起来吗?刚刚读完时觉得这部书不至于是悲剧,但是后来慢慢感到悲哀,物质可以重建,那么精神呢?也许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或许明天一切都不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