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碰到闺蜜,聊到了她家孩子,立马开启吐槽模式:
“国庆放了七天假,我让他先把作业做了,他不听,每天都在玩,到了最后一天狂赶作业,最后那作业马虎的不行。
现在也是,每天放学做作业磨磨蹭蹭,看着他人坐在书桌旁写作业,心思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我一催他,更慢!
要是哪天我不在,他就不做作业,就像是在为了我学习一样,我都快头疼死了。”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当孩子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己学的也很痛苦,家长看着更是着急。
如果孩子有很强的内在动力,无论有没有外在监督或奖励,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去投入到学习中,且不会轻言放弃,这就是内在动力的力量。
02
被父母逼迫学习的孩子,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们过得快乐吗?
北京大学心理教授徐凯文说:现在的孩子患了“空心病”。
很多都是很优秀的孩子,很乖的学生。但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活下去的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在电视剧《天空之城》里,英才是剧里所有家庭都羡慕的学霸,考上了首尔医科大学,看起来已经拥有了完美的人生,却突然离家出走。
这个别人眼中的孩子,原来一点都不幸,他的日记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从他七岁起开始,1年365天一天不落都在学习,不管生病受伤还是昏倒。他的妈妈一直逼迫着他学到凌晨2点,得不到第一就没资格吃饭,成绩如果下降就让他干脆死掉算了。
所以他决定用“自杀”来报复父母。在那之前拼尽一切考上医科大,然后再自杀,让父母的希望破灭。
最后英才的妈妈知道了,无法承受这一切,选择了自杀。
当孩子缺乏内在动力,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被压抑的有多深,之后的反弹就有厉害。
对于中小学生也是如此,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
在上海市8个区、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结果发现,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研究报告还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3%。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负责人单怀海指出:儿童的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
父母的高期待终究是外在的,并非孩子内心的对学习的追求,两者的差距造成了孩子的痛苦。
03
当孩子内在动力丰盈,他的眼里都是有光的。
第二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有人形容说:“她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后,我们认识了才16岁她。
在节目中,不管面对多强大的对手,自始至终从容应对。那份气定神闲的姿态,让我们仿真的看到了一位古代名士,忘了这是在比赛。
有一期节目中,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
战况一度非常激烈,几番较量之后,武亦姝念出《诗经》中《七月》的名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评委纷纷露出惊喜的神色,大家都为她的诗词储备量感到惊讶。
之后,她以 “个人追逐战”最高分获得者的身份进入决赛,战胜了上期擂主——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夺得冠军。
她在自我介绍里说,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这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成为她一直钻研诗词的动力,她不觉得枯燥,乐在其中。
她的老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的黄荣华接受了者的电话采访时也说:“武亦姝只是个例,她的成功更多取决于她自己长期以来的内在渴求,与外界关联不大。”
04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巨大心血,整天陪着、逼着孩子学习,但往往是结果适得其反。
这是因为很多家长不相信孩子自己有想要学习的动力,于是想尽一切办法监督和管束孩子,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严阵以待,把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在孩子身上实现,规划好孩子的人生。
但是,对孩子来讲,这是一种精神入侵,压的他们喘不过气。
为了对抗这种入侵,孩子会用各种方式说不,例如拖延、懒惰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可能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说不,甚至拒绝掉一些正向的建议,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爱上学习。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马飞的学习成绩在学校排名倒数,甚至教导主任要开除他。
他的爸爸马皓文出狱之后,与教导主任打赌马飞会让在期末考试进入年级前10。
这个平凡的爸爸,尊重并且相信自己的孩子。
知道孩子喜欢航天,他偷偷带着孩子溜出学校,花大半个月的时间带儿子去看航天展。
正是这段父子之旅,马飞的航天梦愈发坚定,也因此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也突飞猛进,最后考上了飞行员,成为了学校的骄傲。
教育家蒙特梭利相信,一个孩子必须跟随自己内在的动力,在环境里自由探索,才能发展他的潜力增进他的知识。
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家长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在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一个孩子具备了充足的内在动力,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