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长安的荔枝》这个标题,我想起一首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车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果然,这篇小说写的就是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这首诗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初读时羡慕玄宗与贵妃的恩爱,再读时我同情那一群生活在玄宗时代的百姓,如今读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深感每一个小人物的不容易,不论他是在哪个时代。
马伯庸的名字很耳熟,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就是改编自他的历史读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中的“丝绢案”,并且他是这部电视剧的编剧,他还有很多其他知名作品:长篇小说 《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龙与地下铁》,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散文《风雨<洛神赋>》《破案:孔雀东南飞》《宛城惊变》等。
《长安的荔枝》是他的新作品,不到十万字,一口气读完,真是畅快淋漓!作者把对历史的熟稔和现实的关怀结合在一起,让人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小说的主人公李善德,因为朝廷以文取士,虽自己精于明算科,算学及第也全无升迁之望,一辈子只能在九品晃荡。他是个执着的人,即使面临绝境,退无可退,他也选择坚持。他的信仰是:“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他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人。
人人都是李善德
朝廷下令要设荔枝使一职,人人避之不及,原因是圣上要的是岭南的鲜荔枝,岭南距离长安有五千里,而荔枝三日便会变质,即使有日行千里的龙驹,也无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因为这一天李善德恰好告假去看房子了,这个棘手的任务就推给他了。李善德为人忠厚老实,朝廷需要他出任这个职务时,好酒好菜招待他,需要从朝廷里拨钱出来时,他去户部、堂后户房、中书、太府寺、兵部等地方奔波了整整一天,也没人待见他。是不是像极了工作中的我们,明明某个人一句话可以解决的事情,他非要你先去一下哪里,然后再去一下哪里,或是互相推诿,让你疲于奔命却又没办成事。
人人不是李善德
圣上要吃的是岭南的鲜荔枝,而岭南到长安距离五千里,荔枝保存日期只有3天,怎么想都没办法在3天之内把岭南的鲜荔枝运输到长安来,遇到这个事情我们都会躲避,就连李善德自己最初也觉得不可能完成,甚至把自己的至亲都托付给了朋友。“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朋友的激励让他决定试一试,他从长安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达岭南,这一路上的实地考察,分析速度、路径、马匹和人员配置,研究荔枝保鲜及储存方法,来来回回试验四五次,终于在贵妃生日的那一天,有一骑试验成功,于是赢得了“妃子笑”。
有时候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不是李善德,是不是不够坚持?
而现在,我找到了答案。李善德最后的成功,除了坚持实验,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他精于计算,若不是他会计算,根本不可能成功,别人也不会帮他。因为他的专长,让他有办法完成任务,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才决定要帮他。所以要想成为李善德,必须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其次才是坚持。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天时地利人和,而我们能做的,唯有修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