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隔代养育”的那些是与非!
2017-02-22 乐源书屋源宝妈妈 乐源儿童教玩中心
源宝妈,怎么办?孩子在我这里好好的,一回去奶奶家,路也不会走了。饭也不会吃了,愁死我了!
01
最近在书屋,总是遇到焦虑的妈妈来问我这个问题。
所有妈妈们焦虑的点就是孩子本来好好的,怎么一回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就突然生活不能自理了。
没错,这种抱怨的焦点就在……
隔!代!养!育!
先说吃饭这个问题吧,孩子在自己家的时候吧,一到吃饭,定时定点要把孩子放餐椅上吃,好不容易把习惯培养的还算可以,
你刚带孩子回父母家吧,爷爷疼,姥姥爱,恨不得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动不动就抱怀里喂饭,你说放餐椅上吧,这边爷爷,姥姥道理都来了,“我抱着喂不是挺好的嘛!让他自己吃得吃到猴年马月啊,饭菜都冷了,不能吃冷饭,会生病的……”孩子还会边玩玩具,边张这小嘴等着饭菜自动喂到嘴里,小家伙恨不得还朝你得意的笑!哎呦,我这个暴脾气!
再来说出去玩吧,有爷爷,姥姥辈的在场的情况下,熊孩子就直接路都不会走了……
哎,说多都是泪啊,一本书都写不下。
02
昨天一个家长还和我感叹道,自己也是做老师的。
别人家的孩子都搞得定,遇到自己的孩子就搞不定了。
说起培养孩子习惯方面,这位妈妈可谓是煞费苦心。
对3岁儿子的培养大到礼节礼貌,小到生活细节平时很注意引导,这位妈妈说在家里孩子表现真的很好。
如果说到了公婆父母那里孩子只是稍微有点懒散,她都还可以忍。
问题是,孩子一到老人家那,真的是饭也不会吃了、路也不会走了……更有甚者,孩子对着老人啪啪打脸,老人家还乐呵的,觉得孩子力气大,长本事了。
源宝妈听到这个真的是倒吸一口冷气一一殊不知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无意识的攻击行为,大人的反应如果是哈哈大笑,这种行为可能会强化孩子的错误,孩子会误认为攻击行为是很好玩的事,跟谁都可以玩。
当然,这位妈妈本身是老师,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及时的教训了孩子两句。
最可气的是,她刚说了孩子几句,老人发话了“有什么关系啊,闹着玩的,不要凶我们宝宝 ......”
这下轮到这位妈妈郁闷了。
熊孩子一看自己妈说的不管用,更加啪啪啪的打得起劲了......,老人家继续哈哈大笑......
倾诉到这里源宝妈真的深深的能体会这位妈妈的无力感,同时也担忧的对这位妈妈表示同情。
03
熊孩子怎么这么会看脸色呢?
因为他们知道你搞不定你公婆,你爸妈。
当孩子出现各种行为偏差,老人们毫无知觉,反而用一种特别宠溺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家孩子活泼可爱、元气满满……
你要是站出来纠正吧,老人们就会用以下的话语来堵你
“没关系我们先喂饱了他,再让他自己吃,不然饭菜会凉的……”
“没事,就抱抱吧,孩子这么小走路累的……”
“啊,又没打痛,没事闹着玩的,孩子懂什么呀……”
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孩子在老人家里对你的态度就越变越差了,究其原因就是一句话,你搞不定老人。
孩子屡屡被惯着,于是越来越生活不能自理……
最可怕的是,老人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培养出怎样的一个熊孩子。
所有老人看自家孩子,都是自带滤镜的。
问题的关键是,当孩子回到小家庭后,妈妈发现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每次被教训孩子都会哭着喊着说要回奶奶家!
所以越来越多的妈妈发现隔代教育的问题
1. 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
2. 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
3. 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4. 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04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
认清利弊:
1、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隔代教育要尽量地发挥本身优势,同时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
2、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 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3、“隔代家长”学习不放松 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隔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而接受“隔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往往家长们宁愿花大把钱让孩子学语文、学数学,却很少让自己或家人专门学习一些育儿方面的科学知识。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天天带着孩子,要么在家里,要么就游乐园,也没听说那里有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地方呀!
哪有机构会教隔代养育知识啊?
还真有。
乐源书屋父母成长课堂就包含了隔代养育的课程。
本次公益课堂将以“隔代教育,年轻父母应该做些什么”为主题,从以下问题具体分析,并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1.当老人注重养育不注重教育时
2.当老人包办代替过多时
3.当老人不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时
4.当老人娇纵孩子时
5.当老人动作慢,制约孩子成长时
6.当老人不准年轻父母管教孩子时
7.当老人在孩子面前批评父母时
8.当老人懂道理,但过不了感情关时
9.当老人与父母“争夺”孩子的爱时
扫描“乐源书屋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联系馆长,就可以申请免费报名乐源书屋父母公益课堂哦!
名额有限,赶快占据席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