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手机,左下角的红点引人注目。轻点进去一看,红红的号码整齐排列成队。
闲来有空,突然有了兴致翻看通讯记录。 下拉一长串红色号码都是垃圾电话,上一次拨出电话是在上个月20号,跟一个朋友说了“生日快乐”!再上一次就是2个月前了...... 细分析通讯名单,除了一堆陌生的垃圾电话,就是偶尔的外卖小哥或者快递小哥有存在的影子了。
刚上大一时,微信在朋友间还不是那么盛行。每天都会有几个电话是跟亲朋好友联系的。奇怪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语音通话代替了打电话,微信消息代替了发短信。而更多则是朋友圈点赞评论代替了日常嘘寒问暖。
其实我不是个喜欢煲电话粥的人,但是偶尔也会怀念“有事call我”的日子。
对电话印象最深刻的日子是在初中,尤其是寒暑假同学间见面少了,偶尔遇到作业上的难题我们会在电话里探讨,解决完问题就会聊聊最近发生了什么,最好的就是再约见面时间一起出去玩。那时电话是两地的朋友联系最重要的纽带,它为我们搭起的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透过对话此刻我的眼里只有你的专属情感。所以每当家里有电话说要找我,我就会有种难以明喻的骄傲。
听过很多爱情故事,我最爱的还是“一个月打掉十张电话卡”。以前会觉得打那么多电话不是浪费钱吗?现在我慢慢明白了,这不是关乎钱的问题。
每天的定时电话,聊的不过也是“你吃了吗”、“今天上课感觉怎么样“、“想我了吗”之类的话题。其实不问,可能心里也有答案了。只不过听你亲口说出来,让我更清楚你是说给我听的,而且我可以听到你的笑声、你的哭声、你的叹气声、你的哈欠声......就像是听到你说的“晚安”,才能在梦里见到你。
曾有一个朋友考试失利特别难过,在微信中给我发了一段话以及10几条语音,说实话在听到第二条语音时我的心里就起了莫名的烦躁,立刻一个电话拨过去。
总会觉得微信消息是滞后于情感的,哪怕你就隔着电话对着我哭,我的心可以为你而痛,我们是站在同一频率上陪伴着彼此。这种陪伴带来的安全感是10几条语音之后的一句“别哭,抱抱”无法比拟的。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过教爸妈玩微信的经历。尤其是在刚熟悉发微信消息和语音的操作流程之后,几乎是每天拿我练手。可是消息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让人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我们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但是跟爸妈唠唠嗑这份陪伴对爸妈来说也同样是弥足珍贵的呀!所以,现在的我每周都会找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或者视频。妈妈常说:“看到你身体健康的就很好了,别太累。”我何尝不是呢?
有了微信QQ,甚至还有很多我可能根本叫不出名的社交软件。我们之间的联系的确更加方便了,而且也没有那么大成本了。所以我曾以为我们之间的联系会更多。然而,当我想安安静静与你聊天之时,却发现你的消息总是“对方正在输入”;当我激动地跟你分享我的喜怒哀乐之时,你在朋友圈点赞了,却迟迟没有回我。慢慢的,心事更多放在了朋友圈或者留在日记里,美其名曰:写给自己看。
不仅是你,谁不是一样的呢?聊天可以n多窗口同时打开,时不时穿插红包、点赞、评论。这样双管齐下甚至三位一体的方式不是更有效率了吗?
聊天,也要讲究效率呢。
说真的,我怕看到“对方正在输入”,我怕看到你回“哦”,我更怕你没有回我却在朋友圈和群组里活跃着。我希望有那么一段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浪费在听听你的废话,听听我的废话。
下一个未接电话,我想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