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颜
一一 献给敬爱的乌云毕力格老师(续四)
呼市离北京近,京城刮春风,呼市一定冰销雪融。1972年那段时间,北京传来消息,说是要恢复高考制度,高中毕业生可以通过高考上大学。消息一到,附中高年级的学长们立刻摩拳擦掌,校团委的祁建玲、皇甫秀清,我们家属院的关学宪、阎兰、郝雅,天天晚上背着书包到学校上晩自习,高中部教室的灯光,几乎每晩彻夜通明。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学长们,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我学习基础差,数学成绩孬,照此下去,能不能考上大学真是个问题。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是乌云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她告诉我,高考是综合性考试,记总分,一门成绩差不要紧,可以通过优势科目的高分加以弥补。她说我只要不放弃,一定可以学好数学,再把文科优势保持下去,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怀揣乌云老师的鼓励,我从此学习更加刻苦,在履行好学生干部义务,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段时间以后,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特别是平面几何的成绩大幅提升,但逢考试,120分的卷面分几乎回回得满分。我的作文还被科任老师推荐为范文,在年级内交流。
在鼓励我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乌云老师还为同学们参加校内各项课外活动大开方便之门。当时附中办学机制相当灵活,课上课下的学习内容相当丰富。为了发展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发掘和培养各类天赋异禀的少年才俊,学校成立了田径队、体操队,篮、排、足、乒乓球队和艺术团,还开办了绘画室,甚至还组建了极具办学特色的"直属排"。知道我喜欢绘画,乌云老师就带我去参加学校画室的活动。推荐我加入学校田径队后,乌云老师一直支持我边学习边训练,使我有资格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比赛。在她的精心栽培下,经过学校众恩师的心传口授,我在附中四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不仅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还获赠造福人生的第一笔"储蓄"。
1975年夏天,我随母亲迁回原籍四川成都,从此告别了恩师和母校。1976年7月我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新繁中学毕业,同年8月即到本县农村插队落户。在农村劳动的日子里,我依然沒忘乌云老师的谆谆教诲,一直手不释卷,坚持读书。我自学了高中的解析几何和其他课程,并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中折桂,成为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高考恢复后首次录取的新生之一。
如今回首来路,母校和恩师为我燃起的星斗依然闪烁并且愈加熣灿。正是恩师点燃的星座让我看到了成长的路径和人生的座标,在怀揣光明历经风雨之后,幸运地收获了今天的我。我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母校,谢谢恩师!
在纪念母校诞辰65周年之际,我要再次向恩师乌云毕力格老师献上衷心的祝福!
敬爱的乌云老师,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