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释放作家村创作新激情——数位作家成功入户后,创作焕发新生,拿下多个重要文艺奖项》
“虽然我在东莞打拼20余年……户籍问题始终困扰着我……2014年秋天,我的户籍问题总算有了转机……赤水终于流进了珠江。”9月12号,东莞作家王万兵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长微博《给潘新潮部长的一封信》。据他回忆,困扰他生活工作多年的户籍问题今年终于得以解决,因此撰文感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市文联主席刘锦明对他的帮助。信中言辞恳切,感激之情布满字间。
为此,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樟木头镇的中国作家第一村。记者了解到,目前樟木头已聚集了国内知名作家40余位,其中过半数有意愿入户东莞。但由于作家工作自由,与入户政策的严谨要求之间矛盾重重,入户困难较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及市人力资源局等多个部门的协调下,才打开了入户的通道。目前已有5位作家成功拿到东莞身份证,算上家属入户达到16人,另有4人正在积极办理。
焦虑:作家无法入户带来身份认同危机
9月12号晚上9时,王万兵在微博上贴出了那封长长的感谢信。信中除了自述早年奋斗经历,还提到了一个让大部分作家村村民都有切身之痛的问题:入户难,身份模糊。
正如王万兵在信中的那番自白:“虽然我在东莞打拼20余年,事业有成,有自己的车与房,生活还算小康,但是夜深人静我还是很忧伤,因为户籍问题始终困扰着我,让我无法对这片岭南热土、这座文化名城产生深刻认同,也影响到我儿子的学业与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像王万兵这样的情况,对作家村的村民来说较为普遍:大多作家都由外地而来,虽然在东莞已居住几年甚至十几年,但却一直没能落户。这种情况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不仅影响作家的身份归属,也影响他们的创作心情,更让他们的创作成果处于无法归类的模糊状态:到底属于家乡,还是属于东莞?
根源:自由职业与入户政策存在天然矛盾
为什么作家们入户会遇到困难?中国作家第一村办公室副主任陈昕总结,问题的根源就是入户政策需要的确定性与作家职业自由性之间的矛盾。“政策考虑的是大众,而作家们是人群中的少数。举个例子,入户需要缴纳社保,但很多作家是自由写作,根本就没有交社保。”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有作家曾因孩子的出生证审核,往来于两地多个部门,奔波了5个月。“还只是一个出生证上的印章,就把事情拖延了小半年。”此外,有的作家还碰到了缴纳社保年限不够等问题,故而,入户一事迟迟未能解决。
没有东莞户口,还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东莞对文艺精品设置了扶持资金,要求申请人要么有东莞户口,要么在莞居住两年以上(这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成为“连续缴纳社保2年”)。根据这个政策,很多作家虽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大量作品,但却无法申请奖励。虽然作家们表示,他们对政策的制定可以理解,但他们还是非常想落户,做一名真正的东莞作家。
转机:宣传部和文联协调多个部门解决
入户的转机出现在去年年底。2014年12月14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了人力资源、社保、计生等多个部门,与作家村的村民代表们召开了协调会,作家们一一讲述了自己在入户时遇到的各种难题。其后,市人力资源局又派专人前往作家村了解情况,讲解新政策。原来,入户政策也在一年年发生变化,譬如,以前对缴纳社保有时间限制,而现在只要缴纳就可以了。市人力资源局的负责人针对不同作家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入户方案。根据摸底了解到的家庭状况,决定可以让8个作家先一步入户。
其中,王万兵是第一批中的头一个。王万兵自己是公司老板,却忘了给自己交社保,因此他的户口问题拖了10年都没能解决。樟木头镇宣教文体局的领导发现,他妻子的条件比较符合规定,于是建议并帮助他以妻子名义申办入户,他作为随迁家属一并办理,算是走了一条“曲线入户”之路。而有的作家以前对政策不清楚,在人力资源部门的指导下,放弃了复杂繁难的“积分入户”,改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件准入”。了解了这些政策后,作家们在办理入户时终于顺畅起来。
新篇:成功入户作家们拿出了更多的文艺成果
目前,作家村村民陈启文、王万兵、丁燕、夏阳、赵勤及其家属们已成功落户东莞。作家们纷纷表示,入户问题解决后,像尘埃落定,在东莞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们在作家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大家你追我赶,互相促进,以出好作品来回报东莞。近几年,作家村村民的创作不断取得瞩目成果。陈启文、丁燕、南翔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张雅文的报告文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陈启文的小说《西部之路》获首届林语堂小说奖、《命脉——中国水利调查》获首届广东省“有为杯”报告文学奖金奖,王十月的中篇小说《人罪》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茅台杯”《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丁燕的散文《断裂人》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散文《沙孜湖》获广东省第三届“九江龙”杯散文金奖。
仅仅在2015年一年,作家村村民们便出版了近十部新书,其中,张雅文的报告文学集《与魔鬼博弈》、雪漠的散文集《一个人的西部》、南翔的中短篇小说集《抄家》、唐达天的长篇小说《破局》、丁燕的散文集《沙孜湖》、江子的散文集《赣江以西》、赵勤的散文集《重返阿瓦提》、刘芬的散文集《我的城》等,均受到业界及读者的好评。
作家村办公室副主任陈昕认为,对东莞这个特殊的城市来说,城市人口结构倒挂,解决优秀人才的入户问题,无疑会大大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而政策与文学创作成果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没有东莞政府海纳百川的胸怀,也不会引得这么多凤凰来,也不可能出现目前这样硕果累累的局面。(原载《东莞日报》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