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许多年轻父母一样,「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如今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远超以往,在孩子如何受到更多教育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的同时,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凸显出来——「孩子如何得到合适的教育」。
对于这一点,大多数人并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随大流而行,报各种兴趣班,上各种培训课,抢各种学区房。但资源总归有限,竞争无法避免,「丛林法则」理论一时甚嚣尘上、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点上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未能免俗,教育似乎正在成为全球性拼爹拼妈甚至拼祖宗的舞台。
但是帮孩子学习知识、增添特长、参加竞赛、获得证书……所有这些,其实都只是让孩子在一条线性的跑道上增加筹码。「帆船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孩子和领先者在同一个赛道上,其超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家长看得开,则云淡风轻;看不开,则苦思劳心。
到底存不存在一些弯道,或者说,有没有另一种视角,让父母和孩子们可以跳出这个拥挤不堪且又痛苦不已的怪圈?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How Children Succeed(中译版名为「性格的力量」),作者是《纽约时报周刊》的编辑 Paul Tough,他同时还是著名播客节目 _This American Life _ 和在线杂志 _Open Letters _ 的创刊编辑,撰写过大量关于教育、儿童性格开发、贫困与政治等方面的文章。
这本书其实首要探讨的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美国社会问题,即如何提高出身贫困的儿童的教育水平。通过长期的观察和采访,Paul 在本书中记录了很多与儿童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实例。
但在另一方面,这些研究也为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即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提供了与传统教育观念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令人震惊却又振奋人心。
传统教育通常重点关注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比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等等,认为它们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最为重要。然而此书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系列研究表明,恰恰是其他一些被传统教育所忽视的非认知能力或者品质,真正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书中提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 Martin E.P. Seligman 和他的同事 Christopher Peterson 曾列过一份有助于孩子走向成功的因素清单,其中包含了二十四种能力或品质,经过调整和权衡,他们将数量减少到了七种。也就是说,只要观察一个孩子身上这七大因素的情况,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其将来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所能获得的成就。
令人意外的是,智商并不位列其中。
随后作者用大量篇幅揭示了这七大因素的重要性,但因该书正文只有不足两百页,并未系统地阐述如何去培养这些品质或能力。父母们可以自行选择其它读物深入了解各个因素,我在后续介绍中也列了一些参考书目。其实,关于这七大因素,不光是孩子,往往大人们也需要进行对照反思,随后作出表率。要知道以身作则本来就是父母们教育孩子的绝佳方法。
这七大因素分别是:
-
坚毅( GRIT )
grit 的原意指的是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本书中详述了宾州大学华裔心理学教授 Angela Duckworth 的一些相关研究。在 2013 年的 TED 演讲中,她给出了关于坚毅的定义,即专注长期目标,即便屡遭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相比起智商、外貌或者学习成绩,它才是预示成功最为可靠的指标。而且,坚毅是可以培养的,逆境就是最好的老师。父母们要在提供安全感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在学习中勇于面对困境和冒险。
想要了解 Duckworth 教授关于坚毅的更多研究成果 ,可以看她写的 _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_(坚毅:激情和毅力的力量)一书。
-
自控力( SELF-CONTROL )
面对当今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诱惑,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自控力已经成为人们最迫切需要掌控的能力之一,无论其年龄大小。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 Kelly McGonigal 曾将其备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写成一本名叫 The Willpower Instinct 的书,该书中文版就译作「自控力」。想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或者自己培养自控力,看这本书便可。
-
激情( ZEST )
激情是一种值得为之奋斗的感觉,它让孩子充满生机和活力,做事情不容易半途而废或心不在焉。但激情并不是招之即来的情绪,它需要培养,尤其是在童年时期。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尝试的机会,进而帮助其展现真正的天赋所在。当孩子们找到擅长的事后,对它忠贞不渝的热爱会随之而来,而这往往就是成功的前兆。
关于激情的更多阐述可参看畅销书作者 Linda Babulic 去年出版的新作 ZEST Your Life (点燃你的生活激情)。
-
社交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就是「情商」,其实情商只是社交智力其中的一部份,但多数时候可以简单地把它们视作一物,即理解和处理别人的意图、感受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Daniel Goleman 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其它的因素,其中情商占了很大一部分」。
相对其它的因素,情商已经得到了很多父母们的重视,相关论述也有很多,在此不再多言,有兴趣者可以看看 Goleman 博士所写的 Social Intelligence 一书。
-
感恩精神( GRATITUDE )
感恩精神经常被人忽视,在今天的中国更是稀缺。敏锐地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好的事情,花时间去表达感恩之情,这其实是种高贵的品质。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始终不忘,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善于发现「小确幸」也会帮助父母和孩子走向成功,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
讨论感恩的鸡汤书很多,如果你想不落俗套,可以看看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的脑神经学家 Oliver Sacks 写的作品 Gratitude,Sacks 教授已于去年8月与世长辞,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他关于感恩精神的论述集。
-
乐观( OPTIMISM )
乐观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乐观主义者相信未来的美好是能够实现的,并努力去达成这一愿望。上文提及的 Seligman 教授写过一部经典著作 Learned Optimism(学习乐观),他在书中指出,乐观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学习的,在书中的第三部分他还阐述了如何从悲观转为乐观的详细步骤。
Seligman 教授的另一本书 _The Optimistic Child _ 已经推出对应的中文版《教出乐观的孩子》,里面列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
好奇心 ( CURIOSITY )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特别的天分,我只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似乎是儿童时代最不缺乏的东西,孩子们天生乐于探索和发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压力及教育束缚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让孩子在成长中进行抵御,继续保持自己珍贵的好奇心,这是父母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领域专家 Todd Kashdan 在其著作 Curious 中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该书的中文版《好奇心》前年也已经出版,可以有所参考。
总的来说,该书充分揭示了一个事实:孩子未来的成功或者幸福更依赖于坚毅、乐观、自控等非认知能力或者品质。虽未提供详细的培养方法,但作者的发现从两方面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方面,家长们可以告别盲目无助的状态,减缓焦虑情绪,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孩子。要知道我们根本无法预料孩子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认知技能,但掌握这些非认知因素可以让他们真正把控自己的命运。这样想来,广大的父母和孩子们也许都能够轻松和释然一些。
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如何改进当前僵化的教育体系,引导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将来培养更多适用和实用的人才,这些一直是热议不绝的问题。从书中的发现着手,相信会有一些令人惊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