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简书后,越来越喜欢看别人的文章,也更加愿意用文字去分享一点自己的观点,之前读过一句话,还挺喜欢的,它是这样说的,他会不断地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转移到文章中去,借以逃避时光的流逝。
而现在我也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来记录平时的生活,分享一些心得也好观点也罢。反正就是闲聊吧。
今年我才刚大二,对于社会基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一点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一点参考性。所以今天在这想说说的就是前17年,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的东西——学习,同时它也算是伴随了我从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到大学,可以算作一个老朋友了。
小学初中也没啥说的,都是那样,直接跳过,讲讲我的高中。我是成都市的,但是不是市中心的,属于成都市郊区吧,在中考考完之后,交了几万择校费去读了我们那最好的一个高中,一个国家重点高中,听起来是不是挺溜的,其实完全不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为这所学校自豪骄傲,当时也有点优越感,觉得自己还是不错嘛,在我们那最好的学校里面学习,优越感达到什么地步呢,这么说,就是只要穿上那个校服出去都感觉倍有面子。
我的高中过得不松不紧,高一成绩一般吧,高二高三还是有努力,最后高考的时候,考的很糟糕,读了个称二流的三流学校。但是今天不是来忆往昔的,那些事就不说了。
高考后的那些掉牙的事也跳过,直接说主题,当时高中的我,周围的朋友同学们,大家的愿望都是考一个二本,或者考一个好的二本,甚至没人说我要考重本,我要考985 211,似乎说出这些话,会被人认为太不现实了,而自己会因此被打击被嘲笑。但是我们错了,错的彻头彻尾。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放的这么低,放的这么低了,还能拼命吗?不拼命那就只能平庸。
高三的我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当时的目标都是一个二本,也就没有多拼命,就这么简单的过完了自己的那一年。现在想起来真的太智障了,而我为什么会这样?一切都是由于自己眼界太窄了。当时我不知道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目标都是清华北大985,而我却以为周围的人就是全世界的人,以为大家都是个想考二本的货,我为什么会不知道这些?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了解的太少了,眼界太小了吧,不懂山外有那么多风景,人外有那么多厉害的角,自己活脱脱的就是个井底之蛙。
前段时间不是有一部网剧挺火的吗?叫做最好的我们。我当时一口气就把八月长安的盛华三部曲都读完了,因为她写的真的挺有意思的。作者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北大的,有些北大情结吧,书中的大部分人最后都读了北大,这3本书分别讲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故事,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没有哪一个学霸是来之容易的,学霸的两大杀手锏:目标+努力,在我看来,努力的motive正是因为目标,正是因为这个目标足够吸引自己,才有那源源不断的动力,才有那持之以恒的学习。
一直以来都有个说法,大学有2个分法,985 211类高校,以及非985 211类高校。这2类大学在硬件软件等等很多地方都千差万别,但是我作为一名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对我而言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温水煮青蛙,在一般的学校里面,我们可以很轻松或者说不那么努力,就可以做的不错了,可以去拿奖学金,可以在学校的比赛中拿奖,然后我们会膨胀会认为自己不错,慢慢告诉自己,不用那么努力了,这样已经不错了,干嘛非得那么累,也该享受享受大学时光了。
但是,事情真的是我们想的那样的吗?完全不是,反而是你太弱小了,弱小到看不到这个世界,你就是那只青蛙,而你在的学校就是那温水,如果就在那里一动不动,“吃枣药丸”。
综上所述,我觉得非985大学与985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会被煮掉,而且是悄无声息的,这一切源于眼界的不够,压力的不够,自我感觉的良好。
所以,别让自己的眼界那么窄,别让自己那么轻松,别放眼自己学校,去放眼所在省的高校,去放眼全国全世界,你会发现自己好弱小,但是,你再弱小也是你,别人再强大也是别人,这时候而需要做的只是鼓起勇气,奋力直追。会有那么一天,你回头,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
世界上哪有什么突然,所有的突然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
我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坚持突破自己,以后再回忆这段苦的时候,定能说出:不负青春,定能笑出来。
开拓眼界吧,如何开拓眼界?阅读或者旅行,心和身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