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丝绸有一种近乎痴狂的挚爱与迷恋。或许是因为生活在南充这座号称“中国绸都”的城市,每天行走在茧市街、丝绸路、桑园坝、丝绸大世界这些地方,长期在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中浸淫;或许是因为骨子里有念旧的情结,喜欢丝绸的质朴和沉静,难舍丝绸几千年的古韵积淀;或许是因为内心柔软而热爱生活,蚕的无私奉献总让人热泪盈眶,丝绸的轻柔体贴总能够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南充,这座“蚕桑之乡,丝绸之城”,拥有5000多年的蚕业历史,其丝绸,发源于远古,兴起于秦汉,徘徊于隋唐,鼎盛于唐宋,停滞于元朝,提高于明清,最繁荣景气的时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间,连续五届的“丝绸节”,盛况空前,让南充蚕桑丝绸达到了巅峰。丝绸的繁荣和发展,让南充的蚕桑文化积淀厚重,原市内五星花园飞天绸女、许多街头雕塑、街道及大厦的命名都可看到桑、蚕、丝的影子;中国唯一的一座蚕桑博物馆——“中国蚕丝文化博物馆”在南充潆溪镇建成,凝结、沉淀、提炼出南充的丝绸文化;文峰这座“千年绸都第一坊”里,“马头娘”、嫘祖、蚕坛在桑叶的碧浪中若隐若现。在一座这样的城市中行走,难免让人对丝绸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那份喜爱,仿佛是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似乎是从骨髓里渗透出来的感情——亘古不变。
日子晃晃悠悠,几千年转瞬而逝,从嫘祖种桑养蚕开始,丝绸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工艺和流程。种桑、养蚕、吐丝、结茧、缫丝、织绸,每一个步骤都按部就班,却又缺一不可。每一项进程都是日子的积累,生活的沉淀,只能悠闲数着日子等待,丝毫不容你急进。这样经历岁月历练出来的每一匹绸,都悠远深邃,给人一种内外兼蓄,古今贯通的感觉,都是那样柔软体贴,散发着丝绸独特的幽幽莹光,那是一种慢慢渗透的自然美,远远凌驾于那些华彩霓裳的时装之上。这样一匹返朴归真的丝绸,质感完美,不露锋芒,不掩风骨,内敛而沉静,天然而质朴,让整个人沉沉地坠入岁月的长河中,重重地跌进了回忆中。白居易的《红线毯》曾描述过“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钱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张俞的《蚕妇》也说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直以来,丝绸就是统治阶层达官贵人炫耀的资本,是平民百姓的血泪心酸史。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满城皆闻机杼声。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绚丽蚕娘舞,飞烟起岫裳。这些描述或许就是曾经的丝绸之城的写照吧。
丝绸的柔软和光泽始终来自那只小小的蚕,当死凝结时,华美诞生。一条蚕的一辈子只有28天,一条蚕一生所吐的丝有1000米长,真丝是蚕生命的绝唱,真丝是蚕生命的继续,真丝是蚕生命的奇迹。一条领带是111个蚕茧的精髓,一方丝巾是350个蚕茧的骨血,一件女士上衣是630个蚕茧的灵魂,所有高科技的辉煌在一条吐丝的蚕面前都黯然失色,那份对生命的畏惧和礼赞在每一个人心里挥之不去。 丝绸的美是需要静心品味,如同一个稚嫩女子从不谙世事一路经历岁月风霜的洗礼变得沉稳而内敛,成熟而大方,那是带着深厚底蕴才能散发恒久的光泽,才能散发神秘幽远的气息,才能以气质之美夺人魂魄。喧嚣烦乱的生活,把人的闲情逸致磨得精光,把人的触觉感觉一再抹杀,人心仿佛变得尖锐,生硬。而那柔柔的、顺顺的、精致细腻、高贵典雅的丝绸,让人重拾柔软,心生温暖,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变得恬淡,娴静,展示着不俗的复古和清纯。
喜欢丝绸的女子是肯定是极其恋旧的人,那些标新立异,让人眼花目眩的时装,与她格格不入,而丝绸特有的含蕴光泽与柔滑深入伊心,她喜欢抚丝绸岁月纹理,思量着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丝绸闪着月亮的清辉披在女人的肩膀上,在脖颈间划出一条温情的弧线,它们抚摸着皮肤在幽暗中伴着温软的光发出纯美的声响,真丝上面那层珠光熠熠生辉。最喜欢看的剪影,是黄昏下,站在路边,风吹动丝巾的女子的背影,轻柔的丝巾随风飘扬舞蹈,这样的女子肯定是温柔多情的,肯定是善良体贴的,总能让人心生怜惜,情愫暗生,忍不住像对待丝绸一样关爱备至、温柔呵护,挚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