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到“C、找一个你特别讨厌的人和事情,非常深刻地分析,自己为什么如此反感和排斥”时,我发现自己脑子里没有跳出任何人名。2016年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我不再会对他人产生极端的负面情绪了。没有特别讨厌的人、行为,也没有特别讨厌的事。身边人向我倾诉烦恼或者吐槽的时候,我往往会回复:“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
对,”可以理解“。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与Ta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而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乐此不疲地寻找这种因果关系,经年累月,许多在他人看来“难以置信”、“不可理喻”的事,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理解”、“合情合理”的了。
而为什么这种对于“因果作用”的觉察,能够消解我对他人的负面情绪呢?
人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觉知,本身就在瓦解这个情绪。
觉察、思考、了解其合理性,于是顺其自然地接纳,不再会产生“反感”、“讨厌”之类的情绪。
(二)
下面的几则评论激发我把脑中的一些思考写下来。
换位,把你自己当成学霸猫,你更愿意看到哪种评论?
“每次看你的文章后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今后会不一样”
“已经把前面的某某做成了excel,坐下来写了某某,现在非常平静……”
“觉得会产生影响”和“已经行动并且确实产生了影响”相比,我相信作者更愿意看到后者。这是她的文字对别人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帮助,成就感不言而喻。
(三)
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射出的,其实是你自己最讨厌自己,最自卑的地方。
就像仇富情绪一样,仇富不是仇富,往往是讨厌自己太穷。
你可能会讨厌一个八面玲珑很会做人,升迁很快的同事,甚至在心里常常骂他,马屁精,只会给领导捧臭鞋。有没有想过,也许你最讨厌的是,自己的做事能力,和交际能力,都不如他的这个事实呢?
我们很难面对自己讨厌某些人和事情,并不断抹黑他们的行为。如果你有勇气,并承诺真正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请你务必用最大的耐心,和最大的勇气,来面对你所厌恶的——那,恰恰,也是你内心深处,缺乏与恐惧之所在。
自己没有这样的情绪,但身边一定有人有。于是我尝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分析。
1)舍友很反感班上的两个男生,常常回来义愤填膺地和我吐槽。
我捋了捋她往常被激怒的爆发点,发现往往是男生炫耀自己的学识、英语水平,或嘲讽她不可能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时刻。而这些,恰恰是她最自卑的地方。
再回到我自己身上,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状况,我丝毫不生气呢?继续,为什么我反而能把注意力从他炫耀的姿态里转移,耐心去听听他的话中是否确有值得学习的部分呢?
首先因为在这些领域我不自卑,甚至有和他相提并论的自信;其次我知道如果他持续地炫耀,代表他需要通过他人的艳羡眼光来满足自己,那我就满足他好了呀~我本身又没损失的,即使我知道,满足感的来源应该来自于深层次的探索;最后,如果能够对身边的一切保持悦纳的心态,对我的情绪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有机会看到更多人的闪光点,让自己进步,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