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买书是一件再正常又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很多人在买书之后,仿佛就对书失去了兴趣,把买的书放在家里盖泡面、当装饰品。
此时,买书不读的人们往往就会产生焦虑,觉得自己这样是不是病了?把书买回家不读,是不是对知识的一种亵渎?自己是不是成了自己骗自己?自己的人生还有救吗?于是在焦虑中大吃大喝,女士狂买口红,男士狂买鞋来弥补自己亵渎知识的空虚。
其实这种焦虑的产生和我们对书的定位有关系,一般情况下认为,书是用来读的,需要取其精华,实现自己精神上的洗礼,需要物尽其用。这是在书籍稀缺年代传下来的习惯,依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书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拥有了很多其他的附加价值。
一、买书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书是一种一般商品,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人们都有购物的欲望,就是通过自己相应劳动或者非劳动所得换取一般等价物的愉悦感。这种交换满足了人们的既定需求。所以买书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我们购物的欲望,再买完的那一瞬间,这种购物欲望就会大减,也可以说,这本书在交易完成的那一瞬间就完成了它很大一部分的使命。
当明确书籍作为一般商品,具有满足人们购物欲望的性质,就大可不必因为买来不读而产生愧疚,进而产生对其他商品的报复性消费(我偷笑了)。
现在很多书店都是装潢考究,富有格调,光是进去转转都能提升幸福感,所以享受就好了。
二、书籍不必都用来读
在第一部分,我们明确了书籍的商品性质,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一本书的其他价值。
1、可以做装饰
现代的书籍大多会有很好精致的包装,而不少人买书,表面上看是因为想要获取书中的观点,其实是潜意识被包装吸引,根据外在包装的颜值来决定买什么。或者说是同样一本书,更加精致的包装往往会销量更好,因为精致包装的书更具有做为装饰品的价值。
在房屋的装饰上,具体是摆瓶瓶罐罐,挂上喜欢的画,摆上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或者是手办等等,在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差异,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让自己的房子具有符合自己偏好的氛围,也因此,摆上自己喜欢的书,也是可以的,作为装饰品,即便不读,大概知道里面的内容,当朋友来做客时候,也可以成为一种谈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2、可以做提醒
买书第二个作用就是提醒自己,人生在于学习。虽然说我没有找到证据能证明家里书多的人就一定是饱读诗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里有书,会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要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不是内涵段子,不要误会)。根据经验来看,喜欢书的人和不喜欢书的人所展现出来的气质还是不一样的。不论你读不读,书还是实实在在会带来影响。因为书籍本身就带有气场,是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
3、只读一部分
说的读,很多的书其实不必要都读,可以通过很快的速度看目录,直接锁定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如果有所收获,说明书有价值,如果没什么收获,那有可能说明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在此时此刻没有价值。很多人的读焦虑来自于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整读完一本书,这是完美主义在作祟。
一本书的价值对我们来说不在于要记住多少,而是带来的启示和帮助有多少。我们的大脑是CPU而不是硬盘,以开阔眼界,丰富内涵、提升思考力、消遣等目的来阅读就好了,不需要刻意的去记忆。
当然,如果是以考试为目的,比如说法考,那是需要大量记忆的,不过,这类书不在我们本次讨论范围内,毕竟,这种购书目的性很强了,就是依靠这些书去通过考试,是工具(虽然很多考生会买书后摆着不看,干瞅,想靠意念把知识吸进脑袋,原谅我又笑了)。
四、书非借不能读也已经过时
现在我们还能听到不少长辈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但这句话出现的时间书籍应该还算是比较奢侈的物品,借阅读来更加珍惜。
但再看当今时代,纸质书,电子书非常好获得,如果稍微会一点搜索技能,免费电子书也是很容易就可以获取。在知识获取廉价的多的今天,借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督促我们读书,因为deadline是个好东西,毕竟人天性懒惰,基因决定,无一例外。借书是要还的,在还书前把书读完,也算实现了书的阅读价值。
不过,还是不要把借阅当成幌子,真正想读的人,怎么都能读,不想读还要在心里骗自己的人,通过什么方式也不会读,有一个梗说的好,这知识,他不进脑子啊。
五、书买来以后往往会催生干其它事的冲动
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书买来放到家里以后,它本身的购物价值、在书店的享受价值就已经达成了,当激动的心变得平静,就会开始审视这本书要不要读,之前还有好多书没读呢,于是陷入焦虑,后来实在难受,还是刷会抖音吧(过于真实哈哈)。刷着刷着刷着,突然发现有博主推荐好书了,于是心血来潮,这不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书么,买!于是周而复始。
大家可能看出来了,上面有一些嘲讽的味道,但应该也比较真实。这其实很正常,因为阅读一本书所要消耗的精力要比买书、刷抖音小多了,我们心中的猴子很聪明(推荐象与骑象人、认知天性),他才会想消耗能量呢,刷抖音、和快乐水多香。
什么时候我们会开始读买的书呢?工作或者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这很简单,我们心里的猴子烦了,觉得工作让自己太难受,还不如刚买的书呢,于是便不知哪里来的动力就翻开了之前买过但早已落上灰尘的书。
六、买的书是否要读,取决于目的和目标。
很多时候买书不读,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这本书除了购物、装饰、提醒价值外对我们可有可无。这种可有可无是潜意识的,比如,小明是一名工程师,又号称自己是文学爱好者,于是囤了很多文学书,但一本都没读过。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书对小明来说没有功利的用处,小明虽然喜欢,但没有明确读书的目的,也不会真正的开始读。不论读什么书,都是需要主动的获取,和刷剧不同。
如果小明一开始想要搞副业,通过写作补贴女朋友买包(此处省略一些字),那么他读书的动力可能会大的多。基因决定人生好吃懒做的,目标感能激发人们的应激水平,让我们摆脱懒的舒服,去创造价值。带着就随便翻翻的目的去买去读,往往就只有买,毕竟买可以带来欲望的满足,而读需要依靠目标的支持。
所以买书不读不需要治疗,但需要更加清晰自己买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