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当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极大丰富,获取信息极其便捷且便宜,在浩渺信息前才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但坏也坏在信息太多、鱼龙混杂,造成家长的决策成本无限升高。于是,我们需要一个标准。
疫情当前,各种线上课程不断涌现,各显神通。那么,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即我们想通过“上课”给孩子带来什么?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新加坡游学的课程项目。
1. 顶层设计与课程目标
1.1 顶层设计的学习逻辑
一、 学习的闭环理论
我们都知道,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否则因为“最后一铲子”的遗憾,而与“金矿”失之交臂,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那么,我们日常对“学习”的理解和习惯性做法,其实也犯了同样半途而废的错误。比如:我们总以为把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就算读完了;总以为我上课好好听讲,也都听懂了,于是这个知识就算学会了……其实远非如此!
那么,真正完整的学习,能够让孩子有实实在在收获感的一次学习,必须经历3个完全阶段: “输入学习(IN) - 输出学习(OUT) - 项目式学习(PBL)” ,才能在此基础上,循环往复,不断精进。否则,相对应的,孩子的学习就会一直停留在“低水平勤奋”,或者“勤奋陷阱”里,即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回家按时写作业,但一考试就不会,成绩总也上不去;就像有些人读书,书是没少读,但一问书里讲的啥,有什么收获时,就一问三不知,三缄其口,从未尝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学习和读书时,缺了后面2环——没有针对性的思考、交流与分享,以及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创业项目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思考和分享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在设计新加坡这个项目时,我们将“I.O.P.” 的三个环节分别做了如下对应:
输入·IN —— 营前阅读材料包+ 知识视频:《规则背后“看不见的手”》;
输出·OUT —— 营中活动:围绕新加坡10大奇葩规则,分小组活动,接受“新加坡规则探索官”挑战;结营时,进行英文演讲的展示Presentation;
项目·PBL —— 接受营后任务TASK挑战:发现一个社区/家庭/学校的问题,建立项目组,DIY设计规则,监控实施100 Days,并评估效果,提出改进优化建议,最终形成总体的《任务复盘报告》。
二、全情参与式学习理论
完整的学习,通常都需要人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上全情参与,具体包含:
知识理解(Knowledge for Understanding)
情感投入(Emotional Engagement)
意志努力(Will Power)
行动达成(Practice Achievement)
此理论与“学习的闭环”相呼应,均是以“行动的达成”,即孩子的成长为最终目标。只不过参与式学习,是从学习者内部机制的参与来看待学习;而学习的闭环,从学习外部表征的3个阶段出发。
显然,全情参与式的学习,力图实现以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成长,更看重对学习者内部心理机制的考察,把学习更多的看成是一种主动活动,需要学习者主动去理解知识、投入情感、付出努力,最终才能达成行为的改变,即成长。
这对活动设计的启示,体现在设计者一定要准备好有趣(“情”)、有益(“行”)、有挑战(“知”&“意”)的学习材料,为孩子的理解做好铺垫、能调动孩子的情感关切和兴趣关切、对孩子的智力和毅力提出双挑战的问题。
1.2 课程目标分解
1. 营员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懂得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一个规则,并学会评估其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对应:输入;知识理解)
2. 以新加坡为规则探索地,营员通过网络信息搜集与整理、实地调研、街头采访、英文演讲,能够深度感受到规则在这个国家的现实力量(对应:输出;情感投入、意志努力)
3. 从对比的视角出发,选择新加坡VS国内的某一同类规则案例(比如:吸烟、喂鸽子),营员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读报告:要求分析清楚两国设计的规则是什么,执行效果如何,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对应:批判性思考输出)
4. 营员接受营后Task挑战,能够科学设计并评估1个小团体规则(对应:项目学习、行动达成)
5. 结合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营员学会用“新加坡·规则这件事儿”背后的学理分析、设计原则、评估视角进行重新思考和解读,并尝试升级一个目标,持续研究、跟进、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进阶新的学习闭环)
1.3 目标指导下的活动设计
1.4 项目目标评估
1. 学生作品呈现:调研报告、英文演讲、营后任务复盘报告(见附录)
2. 营中观察:营员成长记录表——故事点、突出表现点、Teachable Moments
3. 家长反馈:家长好评截图、问卷满意度、家长直接提建议数、续营率、转介绍率
2. 新加坡 10 大奇葩规则
规则1:“随地吐口香糖罚款1000新元;私售口香糖罚款高达10万新元”
规则2:“蹭网一时爽,爽完蹲 3 年;甚至最高罚款1万新元”
规则3:“公共场合抽烟,最高罚款2000新元”
规则4:“在公园游玩时不要喂鸽子,否则罚款500新元”
规则5:“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
规则6:“横穿马路最高罚款1000新元/3月监禁;第二次,处罚翻倍”
规则7:“破坏公物或随地涂鸦,会被监禁,甚至当众打屁股!”
规则8:“不要在新加坡自杀!!!否则自杀未遂,还要被抓坐牢!”
规则9:“新加坡没有广场舞!因为公众场合音乐扰民要罚款或监禁!”
规则10:“公交/地铁逃票的处罚最轻,逃票金额翻倍即可!”
光是看完新加坡的这10大奇葩规则,内心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如此严格的处罚机制和力度,一方面无疑让新加坡一跃成为全世界最文明城市之一——“花园城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凡探索一下新加坡人的内心阴影面积!而隐藏在明文规定的背后,这些规则/法律又有着怎样让人啼笑皆非或者痛彻心扉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看来如此“奇葩”的处罚,究竟是如何得以全民执行的?又有哪些合理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拿规则1的“口香糖禁令”而言,为什么新加坡对随处吐口香糖的处罚如此之高?其实早在1992年1月此禁令推行之前,新加坡已经深受随地吐口香糖这一“城市雀斑”的困扰。随着1987年新加坡地铁开通,一些喜欢恶作剧的人竟然想到用口香糖堵塞地铁线路的传感器,导致列车门无法正常运作,对地铁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于是当时的新加坡政府才痛下决心。禁令一出,很多一开始违法进口、销售和制造口香糖的人都被严惩不贷。甚至有些人为了解馋,会穿越马来西亚新山关卡,跨国买口香糖过把瘾。
但是一个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04年,新加坡政府首度相对放开禁令。有种观点认为:这是 迫于美国的压力,基于自由贸易协定,要求新加坡解除禁令,以为“箭牌”公司打开东南亚市场铺路。但“相对放开”是指只能去药店购买药用或牙科专门的口香糖,并且需要向药剂师或牙医登记身份信息才可以。否则,牙医或药剂师会被处以更高处罚,甚至因此入狱。
如此渊源才能稍微理清楚一个小小规则背后的种种利害关系,绝不是简单的“拍脑袋决策”,个中相关利益群体相互博弈,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都是规则制定背后的现代理性精神在推动,更难的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执行、监督和处罚力度等机制来确保规则得以健康运行、全民参与,这种平衡的本身就是一门极大的学问。比如,我们据此提出的挑战性问题:
2.1 挑战性问题
1. 为什么大多数处罚方式都是罚钱或者监禁?(技术要点)
2. 对比逃票VS抽烟,为什么不同问题处罚力度差别很大?(技术要点)
3. 谁动了我的乳酪?找出一个规则背后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技术要点)
4. 对比商鞅变法的结果得失,思考新加坡采用严刑峻法的得失利弊(可参考阅读法家思想代表作:《商君书》、《韩非子》)(深度延展和连接)
5. 新加坡犯错成本这么高,是不是对穷人不公平?(批判性思考点)
6. 人有生命自主权,但在新加坡自杀为什么要坐牢?这侵犯人权了吗?(批判性思考点)
2.2 PBL Challenge 1:之“新加坡规则探索官”
一、活动流程
1. 报名参与“新加坡规则探索官”的甄选
2. 招募6个小组,每小组5人自由组队
3. 组团报名享优惠,优胜小组将获奖学金
4. 挑战新加坡城市管理10大奇葩规则探索之旅
5. 顺利完成7天6晚“新加坡·精英成长营”挑战
6. 接受规则探索官英文演讲考核,投票数最高者获胜
二、考核标准
——提交新加坡1条规则的调研报告 + 顺利完成1场英文演讲
2.3 PBL Challenge 2:之“营后任务·Take a Mission”
——营员回家后,请于自己的周围世界(家庭/学校/小区)发现争议点,DIY设计一套规则体系,建立行动小组,亦可适当寻求帮助(如有需要,可随时呼叫中心支援),并监控执行100 Days,评估其效果,形成《复盘报告》,提交给项目指导中心。
3. 一个好课,给孩子的成长
1. 新加坡,不远不近:是中国孩子开启出国学习『海外独立第一站』的最佳选择
2.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带队:带着问题看世界,认识『多维新加坡』
——除了学习,我们还将带领孩子感知新加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选择了本土特色的娘惹文化体验;最能代表新加坡当代文化包容性的“小印度、牛车水”等多元文化社区探索;以及前往圣淘沙VR科技馆,体验未来科技给生活的无限想象。
3. 实打实的能力提升:海外安全课、英语文化课、演讲与口才课、PBL研究性学习
4. 批判性思维,是未来人才发展的核心素养
整体课程项目的设计,是希望通过学习“新加坡·规则那些事儿”作为了解新加坡、了解现代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切面——“规则”。一方面,帮助我们的孩子深度认识和探索新加坡;另一方面,在反复的社会实践和PBL研究性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把握“规则”的学理逻辑、实操要领和评估方法,从而提升孩子运用学习、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在这样深度学习和挑战性问题的指引,孩子必然需要用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才可能触及到问题解决的核心,感受到融会贯通学习带来的快感和成长的乐趣!
如此好课,精心设计,才能最终让孩子见世界、见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