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机制来理解吸引力法则,浅显易懂多了。
举例来说,明明讨厌某位明星,但一看到有关他的内容就要点击进去看,并留下冷嘲热讽的尖锐评论。那么接下来,平台会更密集地推荐关于这位明星的内容。因为算法的规则里识别不出“喜欢”和“讨厌”,“想要”和“抗拒”这些情绪,它只能识别出用户的实际行为:为哪些内容停留的时间更久,花费的注意力更多。
吸引力法则也是如此。宇宙的规则里也一样识别不出人类小脑瓜里的无数个期待与拒绝,甚至没有“不感兴趣”的按钮能让人类表明意图。宇宙只能感受到哪些想法出现的频率更高,占据的心力更多,并如人所愿地将其实现。
是的,宇宙会将我心中那个最膨胀出挑的、坚定不移的想法带到我面前——即使我完全不想要。甚至正是因为太不想要,太想躲避那些结果,才投入了大量气力在其中。于是把恐惧与不安喂养得如此肥硕庞大,让宇宙误以为这是一株我精心栽种的果实。虽然明白,有时自己只是太未雨绸缪,太想提前模拟好一切结局与后路,以保护自己不要受伤,不要失望,不要输得太惨。但是,一切线性未来中的事,其实都是薛定谔的既死又活,两种可能性的概率是对等的。在亲自前往那个节点进行见证前,不妨试着设想更美满的那个。
因为大脑真的很有趣。它是极其厉害的器官,可以仅靠凭空想象就带来逼真的体验,甚至让感官产生反应:想象嘴巴里有一片柠檬,口腔就会立即分泌出唾液,眉头就会皱起,脸颊也感到酸酸的。同样地,在大脑里想象那些糟糕的事情时,即使我们还未在现实中真正体验,甚至也许直到最后坏事都不会发生——但大脑会早早为之模拟出相应的痛苦,并刺激着各处器官发生真实的反应:心碎、窒息、出汗、失眠、胃痛等等。接着,我们的身体需要付出实打实的努力,去修复弥补这些仅仅因幻想而带来的损伤。
听起来是那么的得不偿失。所以,也许不必非要模拟“万一受伤怎么办?”“万一输了怎么办?”去模拟“假如一切顺利,大获全胜要怎么好好庆祝”吧。
「吸引力法则对你的“要”与“不要”并无偏向。当你专注在某个事物上,不论它是什么,其实你就是在呼唤它来到你的生命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