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书,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使用的阅读速度不相同。要寻找合适的节奏去阅读一本书
从全部复制内容到,寻找书中的精华部分。
阅读使用流水式阅读
多读规律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一: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故事性强的内容,没有必要快速阅读 )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阅读一本书不应该超过10天)
无法快速阅读的书
- 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的(如小说、随笔等,漫画、绘本也属此类 )
- 就是自己想要慢慢品读的书籍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的特点
- 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
- 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
- 无论选择从哪里开始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 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
大致的比例标准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在选择阅读书目的时候,请注意“9∶1”这个原则。同时阅读多本书籍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细细品味无法快速阅读的书的过程中,会同时准备好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差别的原因在于“读书密度的差异”和“是否抓住了全貌”。如果花费较长时间仔细阅读,那么单位时间的阅读密度就降低了,而且不容易把握住书的全貌,因此本质上只是一次非常浅陋的阅读经历。
养成阅读习惯,形成新的生活规律
尽量早睡早起,从早上7点多就开始读书、工作,
或许有人会认为10分钟太短了,但是,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这样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集中精力。
阅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因为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吸气,与读书是非常相似。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地连续阅读,就好像只是不间断地吸气一样,是非常痛苦的。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呼吸式阅读的(输入+输出)
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断
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读后感)
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最后,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 )
为什么边写边读,可以实现快速、深入阅读?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只选择必要的部分去阅读。
对于不重要的部分,完全可以快速浏览过去(甚至可以跳读),那么阅读一本书的速度必然大幅度提高。
小标题只能用来判断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否属于需要阅读的部分。
可以略过的部分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标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舍弃以上部分,直接跳读到总结的部分,完全不会妨碍理解。
实现快速阅读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 )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建议阅读单位最多为20页 )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关键词搜索阅读法”。确定不想漏掉的关键词,一边搜索,一边阅读。 )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
- 开局 提出主题或观点
- 中局 举例展开说明主题,用论据论证观点
- 结局 基于事例及论据,再次确认主题或观点
有时候,也会出现文意衔接不上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再回头浏览一下中局的内容。如果想要快速阅读的话,就不必遵循“开局→中局→结局”的顺序,而是可以通过“开局→结局”的模式,把于己无益的阅读时间节省下来,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漏读有价值的部分。
整理书架每三个月一次
通过不能丢弃的书,认识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