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楼老师
01
最近被一条滴滴车司机杀害21岁空姐的新闻刷屏了。
在李某乘车后不久,李某曾微信和同事说,司机说她漂亮想亲她一口。
同事劝她快下车,其间还给她打电话,但她称“没事没事”。
谁知噩梦随后就发生。
李某父亲对记者说,刘某华身上带着刀。
李某的动脉、心脏、肺部、背部均有刀伤,颈部两边的大动脉全部被割破,这些刀伤刀刀致命,仅背部就有十多刀。
02
强奸杀害李某的刘某华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某华邻居们称,刘某华性格孤僻,见到同村的人从来不打招呼。
一位与刘某华年纪相仿的村民说,村里一起长大的孩子都不和他玩。
刘某华读过初中,但未读完就辍学了。
刘某华曾有过一次婚姻,但后来妻子离开了他。
刘某华父亲说:
他结婚又离婚了,就是不正经干,人家给他离婚了。
刘某华的家庭不富裕,据说母亲有精神病,父亲为人老实,平时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紧。
刘某华平时经常向他父亲要钱,如果不给钱,就会动手打父亲。
一位村民说,刘某华和他叔叔家是邻居,后来因为堂叔家喂的小鸡,吃了他家的饭、一口面条,他就扬言要杀了叔叔。
他叔叔家害怕,就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刘某华家曾用拆迁获得的补偿款买过一辆轿车,但刘某华骑摩托将人撞成了植物人,不仅这辆黑色轿车被卖掉赔钱,家里还因此欠了40多万的账。
目前这辆用于开滴滴的车是分期付款,每月分期的钱由刘某华父亲出。
刘某华的名字被披露后,他在多个社交平台的信息被相继曝光。
刘某华做头像的这些照片看来,他的性格也相当“怪异”。
从认识刘某华人描述的情况看,他很像患有人格障碍,尤其像“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可能是所有人格障碍中对别人危害最大的一种人格障碍,有人直接称其为“心理变态”。
这种人格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考虑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对挫折缺乏承受力。
所以很多反社会人格更容易从事犯罪活动,因伤害、谋杀、强奸罪而入狱的罪犯中,反社会人格的人所占比例也更高。
反社会人格的人道德感也很低,毫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刘某华可以打父亲,因生活琐事威胁杀掉堂叔,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道德感极低。
反社会人格还有一个特点,他们觉得日常事务特别乏味,所以很难坚持从事一份工作,也难以维持一段婚姻。
刘某华这个特点表现也十分明显,他一直没有一份稳定工作,婚姻也很快结束。
03
讨论刘某华是否有人格障碍,并非要为他行为脱罪,任何法律量刑都不可能考虑一个人是否患有人格障碍,人格缺陷者犯罪与任何人一样。
我讨论这个事件是想提醒大家——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接触到人格障碍患者的几率大大增加。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社会关系在转变。
在我成长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社会关系都是“熟人关系”,我们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都是 “熟人”。
一个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朋友曾告诉我,“熟人社会”本身就可能抑制犯罪率。
有些人不会在自己的“熟人圈”犯罪,不仅不会犯罪,甚至还表现得像个好人。
所以有些案子锁定嫌疑人后,去他们家乡了解情况,认识嫌疑人的人都不敢相信他们会犯罪。
即便犯罪嫌疑人在熟人圈“臭名远扬”,他们也不太容易在“熟人圈”犯罪。
因为大家了解他为人,就很可能疏远他,警惕他,这样他们犯罪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大大提高。
乘车有打车平台,吃饭用外卖平台,买东西有电商平台,快递平台……
在打交道的陌生人中,也许99%都是好人、正常人,他们会让你的生活更高效更便利。
但是如果遇到1%的潜在罪犯,而他们真的有了犯罪动机或者犯罪冲动,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百伤害。
在我们每天和那么多陌生人打交道、且根本无法知道对方底细的情况下,我们真的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人身安全,信息安全吗?
我的朋友在国外留学时,老师就建议女生包包里一定要放防狼喷雾,而且教她们怎么用。
如果你是父母,你成长起来的时代可能比较安全,但是孩子这一辈可能陌生人关系会更多,他们又真的建立过“自我保护意识”吗?
我们关于安全的教育,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太少。
也许这次悲剧可以让大家再次警醒——你,真的注意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了吗?
已经有不少文章在“讨伐”滴滴了,我也就不想再啰嗦。
对于这些连接陌生人的平台,只有一个建议:
可否考虑引入人格测评机制?
在入职之前进行人格测评,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掉人格障碍患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