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大学开了慕课APP,有幸在福建师范大学墙外,学习大学的课程内容。
记得在中学学习语文课时,老师给出一篇文章,分析中心思想,分出段落,分出结构等等。把文章整的七零八散,让人完全不明就里。直至如今,我也没有学会。
福建大学孙绍振老师用的还原法来讲文章,选的是鲁迅写的《祝福》。他没有分析中心思想,划分段落,而是让学生从《祝福》里理解鲁迅写这篇小说的深刻性。
怎样看出深刻性?孙老师开头是这样讲的:
__祥林嫂死了,是怎么死的?
__还不是穷死的。
表面上看,祥林嫂是穷死的。但从深层挖掘,有各方面的原因。祥林嫂本来身体很棒,为什么后来身体很弱?精神和劳动双重压力,导致她的身体越来越弱。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往下思考,祥林嫂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怎样造成的?她为什么有精神和劳动的双重压力?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和记叙的?
祥林嫂的丈夫祥林病死后,她不想改嫁,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从一而终,但是她的婆婆逼着她改嫁,她反抗不了命运的安排,又嫁了第二个丈夫。祥林嫂嫁了以后又有了儿子。她顺从了夫权和族权的安排。
如果这样下去,祥林嫂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她的第二个丈夫又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她又回到了鲁镇。
人们还是叫她祥林嫂,这说明人们承认她第一个丈夫是合法的,不承认她的第二个丈夫。这跟当时的社会,鲁镇的人们普遍的“妇女嫁了,就要从一而终”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
祥林嫂回到鲁镇以后,在鲁四奶奶家里做佣人。有一天,鲁老爷家里宴客,祥林嫂作为佣人,当然要去干活。而鲁四奶奶再三阻拦:“祥林嫂,你放着罢。”一句话,祥林嫂的精神一下就崩溃了。她为什么崩溃?因为迷信的她感到自己是不洁之身。听了柳妈的话,她到庙门去捐了钱,但主人家仍旧视她为不祥之人。
从这些描写中,就看出了鲁讯描写的深刻性,祥林嫂之死是谁害了她?
一是封建礼教野蛮和荒谬的不讲理害了她。
二是鲁四老爷鲁四奶奶的冷漠无情害了她。
三是好心人柳妈劝导她,反而把她推向死路。
四是鲁镇的人们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改嫁有罪论害了她。
五是她自己也迷信,而害了她。
如果祥林嫂不迷信,能这样想到,不叫我干活我就休息,何乐而不为呢,结局则反之。
最后,孙老师留一个思考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是勤劳善良而又愚昧的妇女,是那个时代不幸的缩影。我们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在反思,如果我们处于那个时代,也可能会是鲁镇上那些人的想法。
这是我的回答。
所以学习一篇文章,应用还原法是便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包涵的思想,以及写作方法,因此,孙老师的还原法授课是我非常喜欢和遵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