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有622个情人,但我只爱过你。费尔明娜在丈夫的葬礼上重见初恋情人,并收到一场猝不及防的告白:“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阿里萨出现在费尔明娜丈夫丧礼上,对她说了这一番话。此时他76岁,她72岁,经历了53年7个月零11天的分别。
这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让人不禁感慨:爱情就是一场漫长的执迷。
如果能像阿里萨一样默默守护,不打扰不纠缠,或许若干年后又机缘巧合还能成就一段爱情佳话,但事实上如果一直沉湎于一段不可能在一起的关系,后果就是在求而不得的愤恨扭曲中转化成执迷、威逼、控制,甚至暴力伤害。
也许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爱而不得的经历,热切渴望一个得不到的人,一直打电话发消息给对方、跟踪、在他家楼下通宵等他、为他淋雨宿醉、在身上纹上他的名字,挫败而痛苦、情绪化、凌乱焦虑,无助恐惧,这样的行为对很多有过分手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执迷》这本书就是献给这些身陷执迷爱恋的痴男怨女们,希望他们都不再为爱所伤,为情所困,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
整本书通篇读下来结构条理非常清晰,苏珊博士在此书中不仅将执迷者和执迷者“目标”的问题详尽分析,将问题的根源层层揭示,还将执迷者的行为、想法和感受之间的转化表述得通俗易懂。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善于从几个典型案例入手,从分析症状、根源到最后治疗的过程,有始有终。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像亲身体会了一次心理咨询一样。如果通篇阅读,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一个人是否处于执迷爱恋之中,苏珊福沃德博士总结出四个特征。
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
对执迷的对象有着难以满足的渴望。
已被对方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要么肉体上得不到,要么精神上得不到。
被拒绝或者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参照这四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执迷者面对的都是一段无望的爱情。
执迷者的心理,是什么在作祟?
童年的被拒绝让执迷者没有建立正常的依恋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从对父母的依恋到逐渐独立分离的过程。当父母以尊重、爱、鼓励以及保护来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从而从容的度过与父母的分离。
但是如果父母吓唬、虐待或者经常忽略孩子,那么孩子就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也走向脱轨了。家庭成员生病、死亡,弟弟妹妹的诞生,工作安排的缺席,都会让孩子感觉到被抛弃从而失去了分离的勇气。
大部分执迷者成长于不健康的家庭,他们小时候经常感觉没人爱没人要没人关心,这种反反复复被拒绝的感受势必会让孩子对爱更加渴求。
当他们成年以后,遇到了“神秘的、难以捉摸的纯粹的依恋感”时,就会奋不顾身飞蛾扑火的扑向那个人,就像快要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试图希望那个人能填补内心“深不见底的空虚”和生活的空白。爱情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必须。
这些被执迷者盯上的人都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唤醒执迷恋人内心深处强烈的连接强迫。当被恋人的拒绝时,蛰伏在你内心深处的童年时代的恐惧和焦虑被激活了,所以你必须同时面对两份拒绝当下的和过去的,被拒绝的痛苦,不仅来自恋人,对你的感觉跟来自你对自己的感觉。恋人越是拒绝,执迷者越想抓得更紧。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这一次可以改写结局。
即使恋人爱着他们,执迷者也会无意识地自导自演被抛弃的悲情戏。重演童年时代被抛弃的经历是每一个执迷恋人的基本需求——没有抛弃,就没有斗争;没有斗争,就没有机会反败为胜。
“救世主情结”的根源
“救世主”的父母,通常至少有一方要么酗酒、吸毒、长期患病、严重抑郁,要么身体或者心理不健全。因为自身的问题严重,以至于他们很难有能力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甚至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在“救世主恋人”身上,童年时期被拒绝的经历常常混杂着一种令人费解的角色颠倒。孩子为了克服被抛弃的痛苦,主动为父母的疏忽担责,希望能赢得父母的欢心。孩子们实际上是自己扮演起父母的角色。
另外,类似的角色颠倒有时候发生在一些破碎的家庭中,比如父母离婚、父母有一方死亡或者抛弃另一方,这种情况下,留下的一方跟孩子相依为命,很容易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被当作伴侣的替身。让单亲幸福快乐的重担就落在了孩子稚嫩的肩上,这个任务对大人来说都不轻松,何况一个弱小的孩子。
成年之后,他们就会在“垃圾堆”里挑恋人,柯克总是被“问题恋人”吸引,娜塔莉总是爱上需要救助的男人。长期照顾严重心理失常的母亲,柯克不仅学会了当一个救助者,而且对混乱和无理的容忍力越来越强。柯克人生中最早接触的爱是混杂着高度焦虑的,其他正常人反倒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扮演不了他们的问题父母。他们用小时候学到的方式继续去照顾恋人,希望最终能够解救他们,获得他们渴望已久的认可。
高度戏剧化的需要
“高度戏剧化”指的是一种混乱的感情状态:压力、烦扰、不可预知、刺激、嫉妒和爱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复杂情绪。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执迷者喜欢在成年后的爱情中重演小时候的悲情剧,他们总是重现熟悉的、高度戏剧化的焦虑。如果爱情中没有了狂热的焦虑,执迷者感觉就像是放了气的轮胎,失去了激情,好像爱情已经黯淡了。
就像玛格丽特追逐菲尔的过程程“但这种痛其实很刺激,这是我对他的激情的一部分,时好时坏——要么飘在云端,要么跌入谷底,但是我告诉你,我从不厌倦。”正常人不会这样去受虐。
一门心思地重演儿时悲剧使得执迷者的心理视野都非常狭窄,因为他们将恋人当成象征的父母,而父母是不可取代的,他们看不到其他选择。
可以肯定的是执迷者和他们的恋人在原生家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被拒绝被虐待被忽略,所以他们在人群中选择了“熟悉的彼此”。
停止执迷行为,走出执迷者困境。
你需要一段时间冷静一下,很多人刚分手时都控制不住的想挽回对方。如果你想摆脱执迷的痛苦,那么你必须把注意力从你的恋人身上转移到你自己身上。
通过写日记来梳理一下这段混乱感情。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所以我们需要击破在感情中的不合理想法,从而改变执迷的行为。
通过记录的过程努力区分并识别你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就算感到尴尬,也请鼓起勇气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行为。
比如,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一部一起看过的电影、一起去过的饭馆、熟悉的香味;你想到了什么?一连串的关于他的回忆;你有什么感受?开心、悲伤、心酸……;你想做什么,你想去见他,想大醉一场……你做了什么?去他家门前盯梢,发了一整天呆,听着情歌流着眼泪吃了一箱芒果……结果怎样?你砸了他的车、宿醉、无法工作,最后你更悲伤屈辱了。
任何行为都会带来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感受,想法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改变行为的核心因素。通过这个过程,你看到自己的那些不理智的极端的想法是怎样让你产生了愚蠢的行为,你的自尊、自信和快乐丧失殆尽。
设置“情感假期”:2周不要见面,不要见不要贱。
虽然你们身体上已经分开了,但心理上你未必离得开。你还是需要一个情感假期来冷却过热的执迷机制。这次的情感假期不是欲擒故纵的游戏。两周情感假期的目的是关注你自身的成长和转变。
尽管你按捺不住执迷的想法,但是你可以用意志力截停执迷的行为。由此你可以得到让情感呼吸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练习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接下来的两周:
不允许在不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忽然造访。
不允许打骚扰电话。
不允许打了电话又挂断。
不允许跟踪盯梢。
不允许开车到人家门口蹲守。
不允许写信。
不允许送礼物。
这一切都不允许!
很多失恋的人说我管不住自己,我控制不了想去找他的冲动。
苏珊福沃德说:执迷行为并非真的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这只是一种借口,可以让自己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大多数执迷的行为并不是冲动,而是选择。大多数的执迷行为,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开始的冲动在付诸行动之前往往已经在执迷的观念中酝酿良久。记住,你要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负责。
你的行为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你得给他划出一条严格的底线,给自己的行为下通牒,就像对付一个不听话的孩子那样。书中建议可以做空椅子练习:找个安静的地方,把手机关上一会儿,在你对面摆上一个空凳子。想象你的行为是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这会儿正坐在那张椅子上。想象你是这孩子慈爱而坚定的父母,熊孩子到处惹麻烦,你实在忍无可忍了,你准备对孩子说点什么?
建议每天都做这个练习,它能够强化你对自己的承诺。重要的是让“你的行为”听清楚什么是你不会再容忍的。当你大声地说出来时,你内在世界受到的冲击力要远远大于坐着干想。
找一个“情感之锚”:如果你有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你对这个人足够信任,在那些你感觉自己撑不住了,快要做出执迷行动的时刻,马上联系你的“情感之锚”。当你把事情说出来,就不大可能做出来了。
用新的兴趣和习惯代替失去他的空虚
像过去一样,你可以来一场旅行,重新每周一次的读书会,报名瑜伽课或者心灵疗愈方面课程,走出去结识新的伙伴和老朋友聚会聊天,重新拾起因执迷而丢弃的生活方式。做健康营养的美食,给家里插上鲜花,买几件新衣服,剪一个新发型,跟朋友打球,参加一个培训班,发展一种爱好。做任何自己感兴趣能做到的事。
当你发现自己满脑子都是执迷的行动,找一个办法帮你把负面能量引到正事上,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它是人体内天然镇痛系统的一部分,它像很多止痛药一样有提神的作用却无副作用,即使效果退去之后也不会导致心情低落。当你感觉有执迷冲动的时候,把冲动投入到运动中去。想给恋人打电话?去游泳吧!想去他公司跟踪?去跳绳吧。
避免触碰执迷的扳机
要减少执迷的想法最简单的办法是尽最大可能避免触碰执迷的扳机:你俩的合影,他送给你的礼物,你们都喜欢的唱片,为了取悦他买的香水——所有与他相关的东西。不要去曾经去过的餐馆,不要去看爱情电影,不要去听伤感的音乐,把他为你准备的食物都清空,把他的东西衣物打包扔垃圾桶。
每当你控制不住冒出那些想法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执迷”,然后在脑海中把执迷想法描绘成一个大石头,压在你的肩膀,压得你弯腰驼背,想象你把它们从山顶扔下去,伸个懒腰感受一下忽然放松的惬意,赞叹放下负担的感觉多么美好。
接受他不爱你、他是个渣男的事实
如果他已经拉黑了你的所有联系方式不再叫你那你们已经结束了,如果“每次都是你主动联系对方、他从不接你电话、他只是想跟你上床、他已经新的恋情、他已经结婚了,他没有收入靠你养着、他有酒瘾、毒瘾和赌博……”那么,你必需要结束这段关系了。
一段恋情的结束是一种死亡,希望、愿景,激情、梦想、爱全都幻灭了,放弃执迷的恋情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即使那段恋情很短暂,或者那段关系让你饱受折磨。但是就像一个人死去,活着的人们再痛苦也有走出来的那一天,感情死去的痛苦也是能够被治愈的。
你可以给这段感情举行一个葬礼,写一段悼词在朋友面前或者自己念出来,给这段感情盖棺定论,装进档案袋让它尘封,它可以继续陪伴着度过以后的日子,时不时的你还会翻出来看一看,但是它已经不会在影响到你现在的生活。
疗愈童年的创伤,走出被拒绝的痛苦
我们在前面有讲过,所有有执迷者情结的人都是来源于童年的被拒绝被忽略。疗愈曾经的创伤可以帮助我们把执迷连根拔起。
给父母写一份信
人在写信的过程中都会爆发大量的感受,由此带动的情感流动是对积压情绪最有效的疏理。这就像一个“清除垃圾”的过程,这些垃圾可能已经堆在我们的心里几十年了,从来没有被允许释放表达过。
比如玛格丽特给抛弃他的爸爸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离开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我害怕极了,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离开。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呢?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为什么不给我写信,我觉得那是因为你不再爱我了,也可能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了,当我看到别的孩子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加伤心了,我猜你只是从来不在意我有多么爱你,我永远都无法理解你怎么能那样对我,你就那样走了头也不回,你不该这样对我,我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爱你。
玛格丽特
你可以念给信任的人听,也可以寄给当事人,对峙可以最大限度抚慰你的创伤。
这个环节继续可以做“空椅子练习”,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者妈妈,然后对他/她说出所有想说的话,把你的悲伤、无助、愤怒都发泄出来。
诺拉在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启发下,设计了一个“好妈妈”练习、她扮演妈妈,说出很多她想要妈妈说出却从未说过的动听的充满爱意的话。这个康复练习叫做“重塑父母”,通过练习她开始摒弃母亲在她潜意识里堵塞的负面信息,重新给自己灌输充满爱意的、肯定的信息,她一直渴望的,而且本应如此。
最后,你不必为小时候遭受过的任何形式的拒绝负责。关于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对自己的感觉,如今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恋人能够治疗你童年时被拒绝的创伤”必须是你,而且只能是你有能力有动力有责任去完成这项挑战。
最后,祝你能走出羁绊,解放自己,发现亲密关系中最深层次的快乐,最终获得一份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