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秘密——让我想一想
1
继续给大家讲费曼的故事。
这个小故事发生在费曼十二三岁的时候,当时,他在一家印刷厂上班。印刷厂老板的一个朋友听说他会修收音机,跑去接费曼。
这个朋友很穷,开着破破烂烂的车,住在贫民区。
半路上,费曼问:“你家收音机哪里出问题了?”
那个人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不过是刚开始打开的时候有点声音罢了,我不喜欢那种声音。”
没钱你就应该习惯有一点声音呀,费曼心里想着。
打开话题后,这个人不停对着费曼循环播放着这么一句话“你能修好收音机吗?你会修收音机吗?要知道你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
费曼内心开启无声播放:“这个人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了,不就是收音机有点声音吗?”
2
当费曼站在那台收音机面前时,他吓了一跳。
被打开的收音机不停的颤抖,抽搐,活像一个正在发作的癫痫病人,更可怕的是还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一小会后,终于消停,恢复正常。
天啊,难怪这个可怜的穷家伙也受不了,这哪里是一点点声音!费曼盯着收音机,一边想,一边来回走动。
“我是请你来修收音机的,你却在这里走来走去。”这个朋友向他抱怨。
“我在想,我在想”费曼一边回答一边想: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呢?他突然意识到可能是真空管启动时次序颠倒错乱了,或者是收音机线路出了问题。
于是,他马上行动,把真空管全部拔下来,按顺序倒过来重新装一遍。再次打开收音机,按照费曼的话:它安静得像只绵羊,正常广播了。
这个朋友激动的看着费曼,紧紧拽着他的手:“你真是一个伟大的人!”那状态,活像一个医生医治好了他“老婆”的癫痫。
从那以后,这家伙逢人就向人安利费曼,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光靠想就能把收音机修好。因此给费曼找了不少活干。
面对这位朋友的夸赞费曼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人曾经那样瞧不起你,但你立刻就展现了实力,这个时候,他一定会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里面还有补偿的味道,因为他从没想到过,一个孩子居然可以静下心来想,还能想出收音机的故障在哪里并修好它。”
3
真正的聪明就是这样,既能够读懂别人,也能够看清自己。当他说那一句“这里面有补偿的味道”时,他足够清醒,也特别谦虚。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面对别人的夸赞,会看的如此真切,清晰呢!
我以为费曼是那种我们称之为“进攻型”的人,总是主动出击,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要什么,不受他人干扰。
当那个朋友打压他时,他没有理会对方的想法,他只是在想:这个家伙家里的收音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对方指责他:什么也不做,来回走来走去时。他也没受任何影响,一边如实回应对方一边积极思考:让我想一想。当对方过分夸奖他:你真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异常清醒:有心理补偿的成分。
试想,如果你我遇到别人一边请你帮忙,一质疑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我积极为他人想办法,对方在没看到结果前指责你,你又会怎么做?
对标伟大人物做同一类事情的思考方式,找到我们与他之间的思维不同,然后刻意练习。这是我理解的阅读人物传记的意义所在。
另外一点思考:你是不是也和那个朋友一样,不敢想象一个孩子居然可以那样安静的想问题。难道专注的想问题仅仅是费曼这样的天才少年才有的特质?
专注力是好奇心打开的必然结果。专注力是每一个人与身俱来的能力。只要你关注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都特别专注。比如:玩玩具,或者出门玩耍路上遇到一只小虫子,要“墨迹”半天,总是被各种各样不起眼的小东西吸引,挪不开脚步。
我们总喜欢抱怨孩子磨蹭,或者回答孩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觉得孩子很烦。却忘记了自己孩提时代跟踪一群蚂蚁打发一下午时光的日子。
我们的好奇心专注力是如何被破坏的,我们又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专注力呢?
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