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和我一样,有时候会叹息这世界变化太快,父辈们用一生去学习爱情,现在的人不加考虑就闪婚闪离。年少的时候我几乎花了整个少年逃离孤独,习惯孤独。当我终于学会的时候,孤独似乎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喧嚣才是快乐的标识,高朋满座才是社交资本。可是,我知道,我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去学习它,如今人们如何评价似乎不重要,我知道它对于我的意义,那就是我可以一个人独处而不会手足无措,失魂落魄。
我记得那时年少,心性未定,自由烂漫,独爱热闹的人群。不过可惜,逃离了学校的樊笼,我多半只能和那头黄牛相依为伴。十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足以理解孤独,却深切的体会了。那个时候庄上有两个叔叔家有牛,只是他们家也有羊,基本是牛羊一起放的,九太爷爷家有牛,有时小姑去放牛,那时候我就很快乐,因为小姑和我年龄相仿,我们可以一起放牛,叽叽喳喳一天就过去了,单调的日子也变得兴致盎然。只是,她是很幸福的,因为她有爷爷,所以她基本不用放牛,只是偶尔她爷爷有事的时候顶替一下。而我不同,我知道我逃不掉那种浸泡在孤独里的日子,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力量逃离。大人们放牛羊的时候不喜欢扎堆,因为他们不孤独,或者说他们习惯了那种孤独,觉得无所谓了。他们觉得分开放牛羊,有可能为牛羊群觅得一片肥美的水草,那么牛羊就可以饱餐一顿,那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和他们不同,我当然也希望夕阳西下的时候牛肚子吃的鼓鼓的,那也是我一天的成果,可是我还是不喜欢一个人放牛,因为孤独。
那时候,只要放牛的日子,我吃完早饭后,就站在大门外,看谁家的牛羊出圈,然后我也把牛赶出去,自然而热的混在一起,那么这一天心好似就有着落了。我现在想起来那时的自己确实有些不够善解人意,因为我采取一种“绑架”的方式去融入别人的圈子,无论他们乐意或是讨厌。我想除了年龄相仿的孩子,别人大概是不乐意的,只是那时年少,太难管制自己的心,只要别人不明确的拒绝我,不很明显的讨厌我,我就很兴高采烈地贴过去。那个年少的自己啊,真是又傻又让人疼惜又勇敢的无敌(也可以说厚脸皮)。
就是在那一天天的漫长煎熬中,我被逼着慢慢地适应那份难捱的孤单。后来随着年岁渐长,随着心智成熟,随着一连串不愉快的经历,我也学会了自在的孤单。不过在这过程中有点矫枉过正,反而失却了年少时那种活泼烂漫,自由自在的性格,变得有些拘束和孤僻。今天的自己嘛,我觉得挺好的,是我族人我诚恳待之,非我族人,流言蜚语,与我何干?最主要的是,今天的我可以和自己自在相处,这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