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为社会背景,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的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确切地说,是他们两个兄弟之间的故事。
追风筝是阿富汗的传统习俗。每年初春,在阿富汗都会有盛大的风筝节,所有的风筝都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而只有把周围的风筝都打败,才会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在一次盛大的追风筝比赛中,阿米尔无比渴望得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因为他认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并得到最后的一只风筝,就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就会得到父亲的爱。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帮阿米尔追到风筝,他在一个阴暗的小巷中被阿塞夫及其“随从”围困在角落里。阿米尔目睹了整个过程,而孱弱的他却没有胆量站出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当然了,还有一个他自己意识到,却不愿意面对的、很自私的想法——他不想用那只蓝风筝来换哈桑的平安无事,他想得到那只蓝风筝。在哈桑与风筝之间,阿米尔选择了后者。也因此,阿米尔对哈桑无比愧疚。
13岁的阿米尔幼稚地以为,只要哈桑离开了这个家,他就会摆脱内心的自我谴责,他就不会再因内疚而整夜整夜地失眠。于是阿米尔用自己生日时收到的礼物——一块手表和一把阿富汗尼钞票——诬陷于哈桑,使哈桑选择了离开这个家。
在阿米尔以后的人生中,他都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他总是会想起哈桑对他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俄国的战火蔓延至阿富汗,阿米尔与他的父亲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移居美国并成为小说家的阿米尔在二十几年后,接到了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是他父亲的朋友拉辛汗打来的——“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中年的阿米尔得知哈桑的消息。于是他只身前往战火不断的家乡阿富汗,开始了他的救赎之路。
当阿米尔再次踏上阿富汗的土地,记忆中那个温暖、静谧的喀布尔不见了,有的只是在塔利班的统治下看不到边际的恐怖。拉辛汗告诉他,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并且哈桑已经去世了。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当他得知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塞夫的手中,他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与自私,决定去找寻哈桑唯一的儿子。并最终将其带回美国抚养。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如此看来,阿米尔最后解救的不只是索拉博,更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多年来由于自责与愧疚而从未平静过的内心。
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阿米尔,他懦弱、胆怯、敏感、善妒。同时,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又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无论它意味什么,只要有它的存在,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做一个追风筝的人,拥有自己的信仰。为它,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