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者,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藩。

毫无疑问:王阳明乃一代旷世圣哲。

近年来,王阳明及学说再次引起我们的重视。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知行合一,勇于担当也成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

1917年,24岁的毛泽东,读罢王阳明的心学后,慨然而生经略四方之志,下笔一挥而就《心之力》。湖南一师老师杨昌济惊叹其文之气概,在满分100之上另加了5分。

同年,一名叫蒋志清的青年,车中闷坐无聊,“深思看阳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将“志清”之名改为“中正”。“中正”出自王阳明心学之“大中至正”。


王阳明何许人也?为何让众多有志之士敬佩不已?

小小才子

1472年,一个叫王云的孩子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书香门第。王云很聪明,但有一毛病,

到了四岁还不会开口说话。五岁那年,王云与一群孩童在外玩耍时,碰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和尚。他摸摸王云的头,叹息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孩童们将此事告之王云父亲王华。王华一琢磨,将“王云”之名改为“守仁”。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所以,大家也叫他“王阳明”。说来真是神奇,名字一改,王阳明不久就会开口说话了。

王华遂开始教他读书认字。

1481年,王华参加殿试,没想到竟然高中状元,留京为官,担任翰林院修撰。第二年,他让家人赴京同住。

王阳明便随祖父王伦一同前往。祖孙二人途径镇江金山寺时,一帮文人听说状元之父来了,遂设宴款待,想见识一下王伦之才学。王伦冥思苦想,吭哧半天,就是琢磨不出一首好诗来,尴尬之际,11岁的王阳明站了起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此诗一出,震撼全场。

众人震惊之余,便想:“定是王伦早已作好,然后故意作不上来,让孙子出来震慑我们。”文人们见窗外月色皎洁,便让王阳明以“蔽月山房”为题再赋一首,王阳明略微沉思后,昂首吟诵: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慑于其诗之境界气魄,众人齐声叹服。

到了京城,王阳明开始接受系统教育。


志气少年

12岁那年,一次课堂上,王阳明一本正经问先生:“人生何谓第一等事?”先生回答:“像你爹一样,读书登第是也。”王阳明道:“恐怕未必是读书登第。”先生反问:“那你觉得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王阳明说:“做圣贤!”

王华闻之此事,拍桌而起:“狂妄之极。”

王阳明15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去了一趟关外,让其领略辽阔的草原和大漠。没想到一回来,王阳明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几天后,他拿着奏疏找到父亲:“我已写好平安策,请转交皇上。我愿出关,讨平鞑靼!”

王华把奏疏一扔:“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理想破灭

王华担心儿子走火入魔,所以一等王阳明满17岁,就挑选了江西一故交之女,然后告诉王阳明:“马上去江西结婚。”结婚那天,拜堂之际,大家却发现新郎不见了。岳父一家赶紧派人四处搜寻,次日凌晨才在道观里找到王阳明。

原来,王阳明昨日出来闲逛,路过道观,便进去和道士聊天,不料聊得投缘,竟忘了结婚一事。此事迅速传遍洪都(南昌),民众惊叹:“真乃一异人也。”

1489年,王阳明带着妻子回老家余姚。途径广信时,他去拜访了理学家娄谅“怎样才能成为圣贤呢?”娄谅答:“朱圣人的书中有答案。”

回到老家,王阳明便开始研读朱熹之学。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他的《四书集注》是科考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公认为“天下之真理”。

朱熹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叫做“道”。道,就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洞悉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间一切。如何才能悟道?朱熹说:格物致知。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21岁那年,读完朱圣人之著作后,王阳明邀请朋友一起到家中“格竹”。两人坐在院中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时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格了三天三夜,朋友砰一声晕倒了。格了七天七夜,王阳明也砰一声晕倒了。苏醒之后,王阳明长叹:“圣人之说可疑也!”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有一次,他游览杭州虎跑寺时,看见一位僧人正在打坐,据说其已不视不言三年。王阳明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冷不防一声大喝:“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禅机还是什么触动了和尚,他竟然睁眼“啊呀”了一声。王阳明盯着他:“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问:“想念她吗?”和尚没有即刻回答,良久之后,才满脸羞愧地说:“怎能不想啊!”这句回答,让王阳明顿陷沉思。朱熹把世界分成两块,一块叫“理”,一块叫“欲”。他认为“理”存于万物中,但“理”有一大敌,那就是“欲”。所以“存天理”,就必须“去人欲”。经历此事后,王阳明意识到:

人之欲望,永远屹立于天地间,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泯灭。

朱圣人之学说不符合人性。

这两事对王阳明打击甚大,其做圣贤的理想就此破灭。从此,他开始沉迷于五件事:

“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事。”


龙场悟道

1499年,28岁的他考中进士,当上了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一个正六品的官,从此步入仕途。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其荒淫无道,整天与太监混在一起,太监刘瑾狐假虎威,大坏朝政。

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上书,请求释放戴铣等人。结果被刘瑾重打四十大板后,贬去贵州龙场驿当一名没品级的驿丞。

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在其赴任途中将他害死。王阳明发现有人暗中跟随,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把衣物留在钱塘江边,留下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制造了一幕投水自杀的假象。追杀者方就此“掉头而去”。

贵州龙场驿,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经此一役,他对功名利禄不再挂怀。惟有生死一念,横亘于心。他凿了一副石椁,日夜澄默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巳!”,

一天深夜,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破了夜间山谷的宁静。王阳明从山洞狂奔而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恶、判断推理,

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么,“吾心即道”,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


阳明心学及实践

王阳明就此开启“心即理”的心学命题,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这门学问,后成为无数豪杰的指明灯,也使王阳明之名超越所有帝王,与孔孟朱并列,而永垂不朽。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困扰他20年的苦闷迎刃而解,其之心境也顿时豁然开朗。种菜之余,王阳明便开始授课。因俗化导,为民众讲解其心学。心学境界阔大而又接地气,所以四方民众及学子常来听学。王阳明之声名便不胫而走,很快,朝廷上下就无人不知王阳明了。

1510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一到庐陵,王阳明就抓获了一个大盗。大盗摆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要杀要剐随便,道德廉耻之话少说。”王阳明说:“好热,把外衣脱了,我们再聊。”大盗说:“脱就脱!”过了一会,王阳明说:“实在是热,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说:“光膀子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又过了一会,王阳明说:“把内裤也脱了吧,一丝不挂更自在。”

大盗赶紧摇头:“使不得!使不得!”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却怕一条内裤,说明有廉耻之心啊,我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大盗折服,乖乖认罪伏法。

以心学为本实施开导教化,庐陵县政风民风很快为之一新。

“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六年间,王阳明一路高升。

1516年,他当上三品大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为何让他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因为这四省交界的山区,盛产一种特产——土匪。山民暴乱,占山为王,拟官僭号,攻城掠地,危及政权,成为一方大患。

上任后,王阳明并没仓促出兵,而是推出了三大举措。

第一:“八府一州”立刻分析以往剿匪战例,摸清山贼详情。这一分析,立马发现一个惊人巧合:每次官兵出击,不是扑空就是遭遇伏击。“官民之中,必有内贼。”王阳明得出结论。

第二:“八府一州”立刻挑选骁勇之人担任民兵,日夜操练。“强化剿匪的武装力量。”

第三:推行“十家牌法”。“每十户人家编为一牌,互相监督,知贼情而不报,将被治罪。”

三策一推,王阳明就准备出手了。

一天,王阳明发布消息:“各军营做好准备,明日将出兵剿匪。”

第二天,大家束装而待,可是等到天黑也不见命令下来。原来,这是王阳明设下的计谋,佯装剿匪,让内贼去通风报信。官兵与群众中的内贼纷纷上当,一一被王阳明秘密逮捕。“要么坐牢或杀头,要么戴罪立功。”这没得选,只有戴罪立功。于是,在内贼为土匪谎报军情之下,王阳明发起了“漳南战役”“横水桶冈战役”“浰头战役”等平乱战争。

猖獗数十年的山民暴乱,竟在两年内被王阳明彻底平息。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确保一方长治久安,

必须注重教化,以正人心。

王阳明一边剿匪,一边兴办学校和书院,讲授心学。所巡抚之地,民风遂焕然一新。

在剿匪与讲学中,王阳明意识到:懂得“理”很重要,但实际运用也很重要。于是,他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去付诸实践。实践符合这个道理,那‘知’就是真知。若实践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知行合一”理论,后影响了东亚无数豪杰。


一生宏远

2009年以来,习近平就数次提及“知行合一”。

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

就是强调要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最终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境界——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很快,王阳明理论就有了实践之地。

1519年,居住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剿匪之后,王阳明虽持有旗牌(兵符),但民兵已散,他手上无兵可用。一听到朱宸濠造反,王阳明立马为他设计了三种招数:

一、出其不意直取京师,此上策。

二、攻下南京,再对决北京,此中策。

三、蹲在南昌不动,此下策。

然后,他决定发动“心战”,逼迫朱宸濠实施下策。

心战一:空城计。

找来几个戏子扮成士兵,把假造的公文缝在衣服里,成心让宁王府的内线看见。

宁王府捉到这几个戏子后,在其衣服内层发现王阳明写给皇帝的密函:“已从两广和福建调兵16万,不日进攻南昌。”朱宸濠吓得浑身一哆嗦。

心战二:反间计。

王阳明写信给朱宸濠的谋士,让他们劝宁王:“迅速离开南昌、去攻南京,配合我偷袭南昌。”

于是,朱宸濠遂怀疑谋士通敌,不敢接受他们进攻南京的建议。

十几天后,等朱宸濠醒悟过来,

已为时已晚,王阳明已集兵七八万。

心战三:调虎离山计。

王阳明派一队人马佯攻南昌,然后遭遇朱宸濠大军,一阵猛攻后,假装败退,朱宸濠遂率大军趁胜追击。

等叛军倾巢而出后,王阳明另一队人马立马突袭南昌,不用吹灰之力,就拿下朱宸濠老巢。

心战四:攻心计。

为收复南昌,朱宸濠决定与王阳明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王阳明下令制作了无数竹牌木牌,上书: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

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然后将免死牌,投入鄱阳湖中。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朱宸濠仰天长叹:

“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就这样,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在王阳明谈笑之间灰飞烟灭。

王阳明独自平息叛乱之时,很多大臣都躲起来不吭声。

抓住朱宸濠后,这些人一下蹦了出来,开始大肆诽谤攻击王阳明:“王阳明与朱宸濠之间早有通谋勾结。”“因虑事不成才迫起兵。”这一切,早就在王阳明预料之中。故谣言未起之前、上书捷报之时,他就申明:定叛乱乃奉旨行事,武宗皇帝乃最大功臣。然后迅速把朱宸濠交给钦差总督张永。

所以谣言四起后,皇帝自然不信王阳明会与朱宸濠勾结。随后,王阳明四次请求回家祭祖,回家祭祖,其实就是想辞官回家。武宗皇帝当然明白,所以不许,让王阳明做江西巡抚,继续讨贼。

1521年,武宗皇帝病逝,无嗣,立从弟为帝,是为世宗。

世宗即位后,追录平叛之功,遂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王阳明不赴,欲告假省亲。

但世宗皇帝不许他推辞。

友人问王阳明:为何推辞皇上赏赐。王阳明说:

“埋没别人善举,偷占部下功劳,忘掉自己耻辱,这是造成灾祸的重大原因。我不接受赏赐,是为了避祸。”

其实,王阳明还有另一目的,“传授心学,才是我一生之宏愿。”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522年,王阳明父亲王华逝世,王阳明遂借机回老家服丧,开始在绍兴、余姚两地讲授心学。

讲学期间,在“知行合一”基础上,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理论。阳明心学之理论体系就此完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应该“知行合一”地去提高内心的修养和智识,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心即理”是起因,即意之动;“知行合一”是过程实践;“致良知”是根本目的。三者形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世界虽然纷繁复杂,但我们只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意之动),在致良知的前提下,去知行合一地实践,那么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六年里,王阳明专注于讲学授徒,其心学理论很快风行整个东亚,四方求学者云集响应,其势如旋风,震动朝野。

1527年,朝廷诏书数下,命王阳明为两广总督,前往广西平息思田“叛乱”。

王阳明以抚代剿,创新“土司与流官制度并用”制度,三个月就平息了思田之乱。

然后,王阳明又运用奇谋,5个月就剿灭了让朝廷头痛多年的断藤峡及八寨之匪乱。

1528年,王阳明身体急剧恶化,咳痢之疾(肺痨)日益加剧。自知时日不多,他立即上书辞官返乡。

1528年11月29日,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问弟子周积:“到哪里了?”周积回答:“青龙铺。”王阳明问:“到南康还有多远?”周积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说:“恐怕来不及了。”周积赶紧替他更换了衣冠,然后流着泪问:“先生有何遗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

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908年,一位留学日本的浙江青年,目睹阳明心学在日本的盛行后,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道:

“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

凡是旅行的时候,

总看到许多日本人在阅读王阳明《传习录》,

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

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

他万万想不到:阳明心学在影响明清两代无数豪雄后,竟然传到了日本。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日本之崛起竟与阳明心学息息相关。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治维新。

而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王阳明的阳明心学。

章太炎曾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梁启超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阳明心学对日本影响甚深。而更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阳明心学竟成为战后日本崛起之重器。

数之不尽的日本政治家、企业家,都将王阳明及阳明心学奉若神明。

一度被中国人遗忘的自家的王阳明,被日本拾起,成为其崛起之引擎。幸好,还有人记得王阳明。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说: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勇于担当。


某一年,王阳明和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

“你经常说,天下一切物都在人心中。这花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

王阳明回答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

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

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