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朋友电话,很火大,说她读一年级的儿子被同桌的男生打了,虽然没有明显的外伤,但儿子现在都不敢去上学了。
朋友强压着怒气,去找老师,给儿子换了个座位。
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我认为没有,这样做可能还有副作用:遇到困难就闪躲,只会更加胆小怯懦;被打了却不知道应不应该还手,这是界限不清。
唆使他打回去吗?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反击,有益于成长,“奋起反击者”比“默默忍受者”在社交能力测试中得分明显更高,在班里和学校的表现也更突出;但过度的报复,只会教会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
实际上,一个没有胆量自我保护的孩子,即使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反抗和回击。
咋办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亡羊补牢,平时就要采取预防措施:
第一, 多鼓励孩子。给孩子看励志书,讲励志故事;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获得同伴认同;
第二, 多肯定孩子。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而非和其他孩子的差距;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成就感;
第三, 多训练孩子。玩游戏模拟欺负发生的场景,有助于学习如何应对冲突;武术、攀爬等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塑造坚毅品格。
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孩子:
第一, 什么行为是对,什么行为是错。欺负人是不对的行为,理直气壮地面对,勇敢坦荡往往会令对方失去嚣张的气焰;但遇到用石头砸人,明智的避让是自我保护;
第二, 大声呼喊寻求帮助。不要只知道向后退,越退缩,对方越变本加厉;
第三, 一定的社交技巧。多和小伙伴分享好东西,多结交小伙伴,小伙伴越多,能获得的支持也越多。
我见过最糟糕的家长,当孩子被人欺负后,不检讨自己平时是否做得不够,也不帮孩子疏导不良情绪,反而训斥孩子“懦弱”、“没出息”。
这样的语言暴力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以为自己真的“懦弱”、“没出息”,并且,孩子以后的行动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终证明家长的预言。
如果有一天,我女儿委屈地告诉我,她被人欺负了。
我会和她一起探讨,并让她决策:是否她认为自尊受到了伤害必须反击?是否希望我和她爸介入解决?还是她想以自己的力量去赢回尊重?
但在这之前--
不管什么原因,不管谁是谁非,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把她抱在怀里,安抚她的情绪,让她感受到妈妈在,理解她,保护她,给她力量。
我首先是一个有情感的妈妈,其次才是一个讲道理的知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