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新课标的发布,让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给一线工作的老师提出了全新挑战。
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目前我还没有见到新课标的庐山真面目,但从网上沸沸扬扬的讨论和新课标培训中,已有初步了解。
本次课程改革的五个大概念为: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首先,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具体化,提出深度学习有意义的单元主题。
老师们拿到一本教科书以后,千万别机械地按照教科书的顺序来教,应该把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具体化,提炼出具有深度学习意义的单元主题。
其次,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提取核心概念,形成可普遍迁移的大观念。
有了单元主题以后,一定要明确和主题相关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核心概念。
但同时老师们将来要习惯围绕这个单元主题就提取提出大观念核心概念,这是最难的,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老师往往习惯提取知识点,不善于凝练核心概念。因为核心概念不能通过分析,感觉经验而获得,也不能通过汇集知识点而获得。
概念是思维的自由想象,老师必须根据单元主题探究的需要,以及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独立而富有想象力地提出核心概念。
再次,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和大观念提出贯穿始终的引导问题。
有三类引导性问题,第一类实质性问题,有对错之分的。第二类概念性问题,这是有大观念引出来的,这是自始至终的。第三个叫作争议性问题。
最后,围绕大观念和引导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
突然觉得我们县语文教研员王老师特别的厉害,疫情前那几年进行国培时,她就提出: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要用核心问题进行问题导学,在问题的引导和驱动下,让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活动。王老师的很多观念与新课标不谋而合。
受王老师的影响,我上语文课时,特别注重单元主题的解读和对单元语文要素的培养。让学生透过文本,学到的不仅是字词句的基础,不仅是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还要学到文章写作方法上的与众不同,学到阅读这类文章的方式方法,从而落实到写作上,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不知道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期待早日与新课标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