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有大巴扎的地方才会有手抓饭?或是有手抓饭的地方就有大巴扎?
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才会有大巴扎和手抓饭?或是只有在那些辽远的地方,大巴扎的风情和手抓饭的风味才会得到最本真的展现?
以前,每次去新疆旅行时,都会去当地的大巴扎逛逛,去找手抓饭尝尝,但基本也就局限于走马观花或浅尝辄止。
这次的中亚三国之行,时间较长,且行走的地方除了有看不完的名胜古迹,极具特色的大巴扎和手抓饭也成为了打卡重点。所以,走过了这些天的行程,让我不仅对大巴扎和手抓饭的印象更为深刻,同时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基本上,我们无论是在哈萨克斯坦,或是在塔吉克斯坦,还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吃手抓饭几乎是隔餐不隔日的标配,大巴扎也是去到不同的城市都必去之地。但,大家都还是兴致盎然,乐此不疲。
虽说都是手抓饭,同是大巴扎,但各个国家、甚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由于社会习俗、风俗文化、风情水土等方面都必定存在的差异,还是体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会有各自不同的风味。就像在中国,都是做鱼,但粤菜喜欢清蒸,川菜中意水煮,鲁菜擅长糖醋……
诚然,我们去逛大巴扎,去吃手抓饭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买特产或填肚子,更有意义的是,可以通过体验这些与当地百姓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人间烟火,去了解、去感受一个地方衣食住行的习惯和特点,进而更直观地认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和风俗文化。
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先后去过了阿拉木图有百年历史的绿色大巴扎、杜尚别最大的Panjshanbe大巴扎、塔什干也叫圆顶集市的楚苏大巴扎等多个各具精彩的大巴扎。
在塔什干,我们虽然只是观赏了楚苏大巴扎的外部建筑,但那颇有特色的巨大的绿色圆顶还是让人过目难忘。而在阿拉木图绿色大巴扎等其它几个大巴扎,我们都兴致勃勃地在集市里闲逛了较长的时间。
这些大巴扎,有的仅一层,有的是两层,还有的是三层;有的是敞开的,有的是封闭的。主要售卖的是蔬菜、水果、蜜饯、干果、肉类、奶制品和日用品,是当地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
各色的果蔬、多彩的香料、丰富的商品,共同绘就了大巴扎那一幅幅缤纷鲜亮的图画。
不同于我国内地传统市场相对单一的氛围,这里的大巴扎,装饰简约典雅,布局方便清晰;场地整洁干净,货物摆放有序;卖家礼貌和善,买者宾至如归,确实是体验当地市井生活的最佳场所。
许多年来,各个大巴扎都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中心与货物集散点。据导游介绍,我们走过的阿拉木图绿色大巴扎门口的那条路,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虽然中亚国家大巴扎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场地规模是越来越大了,建筑装修也越来越新颖了,但,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交易模式,或是市场氛围,至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想,这或者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传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传统的肯定不等于是落后的。传统模式和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历史的智慧和经验,也是现代生活自我最优选择的结果。
或许,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认知,那些具有鲜明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大巴扎,不仅是一个集文化、建筑、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传统贸易市场,还都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只是一个生活用品交易的场所,也是一处活跃的社会信息交流中心;不仅绵延光大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也集中体现了中亚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
同样,自古至今,手抓饭就是中亚地区的传统美食,尤其是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典菜品,被誉为乌国的“国菜”。并且,手抓饭也是中亚百姓日常、特别是节庆餐食中的最爱。
手抓饭的典型原料是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也会按照当地食材的品质和食客的个人口味酌量添加其它的配料。
但是,即便所有手抓饭所用的食材都基本一样,而我们在每个地方感觉的味道还是会有些许的差别。据说,仅乌兹别克斯坦的抓饭就可细分为塔什干抓饭,布哈拉抓饭,安集延抓饭,希瓦抓饭、浩军抓饭等等,种类多达二三十种。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天来,我们走在中亚国家的大街小巷,总会看见许多经营手抓饭的餐馆,一股股浓郁且这些天已相当熟悉的烟火味也总会扑鼻而来。
诚如我们常常会说“食在广州”,但不知道,乌国的百姓会不会也更加推崇“食在抓饭中心”呢?来到塔什干,我们第一时间就是打卡被人们誉为“中亚第一抓饭中心”的Besh Qozon。
Besh Qozon位于塔什干电视塔附近,是塔什干排名第一的特色餐厅,也是亚洲最大的抓饭中心。”Besh Qozon”在乌兹别克语中直译为五个大锅,五个大锅又代表着五种不同口味的手抓饭。
其实,手抓饭的主材也不是刻板不变的,也可根据各人的喜好,分别搭配羊肉、鸡肉、牛肉来制作。比如,在Besh Qozon,大部分同伴选择了羊肉,我和另外两个同伴则选择了牛肉。
我认为,去到了Besh Qozon,不仅可以享用这家餐厅做的最好的手抓饭,还可以体验这家餐厅内宏大热闹的场景与氛围,而最应该做的,就是一定要去制作手抓饭的厨房看看。
Besh Qozon的厨房,是一个任谁都可以随意进出、完全开放式的大厨房。而厨房中有多个直径在2~3米的大锅,并一直保留着最传统的燃烧木柴的炒饭加热方式。
你会看见,厨师们热火朝天地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制作各种口味的抓饭。那众多的师傅,有的在削切胡萝卜,有的在切肉、炖肉,有的在下米、下油,有的在配菜、炒饭……
厨师们将成罐的食油、论袋的食盐和一大桶一大桶的米饭、一大盘一大盘的配料倒入大锅,那种豪气、那个场景着实震撼了慕名而来的我们。
让我尤感有趣的是,在那里,我不仅看到了制作手抓饭的食材,还突然恍然大悟,“看到”了手抓饭的味道。这时,我似乎才明白,原来,世上所有餐食的味道,也是可以有形状、有模样、有风韵的。
日销千斤米饭、日待数千宾客的Besh Qozon,是当地美食文化的典型代表。那里的手抓饭,荤素搭配,菜品丰富,香气四溢,味美不腻。与所有的中亚美食一样,总能令人食指大动,欲罢不能;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如果说,中亚三国数不胜数、美不胜收的风光让我们大饱了眼福,那么,各种食品琳琅满目的大巴扎,各样特色食材制作的手抓饭则让我们大饱了口福。
这,是一片沐浴过千年风雨的中亚大地;这,是一座见惯了千年沧桑的大巴扎;这,是一份弥漫着千年烟火的手抓饭……这,或就是那方百姓千百年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与物质的依托;这,也就是中亚民众千百年来在平静和宕荡中努力生活的缩影与见证。
千年烟火依旧在,笑看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