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听到别人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这句话让人觉得,说话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追求完美无瑕,无可挑剔。
完美主义的涵义是无法接受任何不完美事物的特质,这可能只是用来掩饰自己害怕失败,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借口。
如果你不能重新定义完美主义,无法认清它是一种有杀伤力的消极心态,那么你对其优越感的错觉必将阻碍你做出任何形式的积极改变。
本书是由《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撰写,是微习惯系列作品之一。
本书中盖斯介绍并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定义、危害,区分了整体上的完美主义和具体的完美主义的区别。
他认为,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不完美主义则预示着自由。
1. 完美主义果真完美吗?
一项针对450位老人做出的长达六年半的研究发现,有完美主义倾向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死亡率比其他人高出51%。
你可能会迷惑,信奉完美主义的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取得的成绩也更多,为什么还会影响寿命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完美主义思维的人不能容忍任何失误,生活得更加紧张抑郁,压力感觉更大,不能够放松自己,抑郁和自杀率更高。
换句话说,过于追求完美的偏执造成了压力的过分放大,转变为对自己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攻击。
其实不存在所谓真正的完美。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的人生,甚至我们自身都不可能达到完美,如果你给自己设定完美的目标,那注定要失败。
可是持有完美主义思维的人不这么想,他们为了达到所谓的完美,不会去尝试新的事情,他们希望有个完美无缺的计划再行动,结果却是他们根本无法迈出第一步。
因为只要做了,就有可能出错,更有可能失败,这样的自我设限,导致畏缩不前。不去尝试,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
2. 不完美主义让我们更接近完美。
完美主义是人为的努力,只会用不合理的标准限制、僵化、统一我们的行为。而不完美主义带给我们的是无限自由,因为那才是我们的自然状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模样。
稀有的钻石在切割打磨之前,也不过是一块粗鄙的碳化合物。经过漫长岁月的高温和挤压,碳最终变成了钻石。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努力想象成将碳块塑造成钻石的高温和挤压,这说明我们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时间和坚持,才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完美主义者总希望有完美的计划,可是我们的人生不可能被计划好,有太多随机的因素,会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事先的计划可以指明我们行动的方向但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们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不完美主义者看重的是过程和行动,他们善于从情绪中跳出来,专注于如何去解决问题。完美主义者还沉浸在纠结,迟疑时,不完美主义者早已抛开这些无谓的想法,行动纠偏再行动,是的,他们比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取得成功。
3. 怎样用不完美主义的思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对过去发生的事耿耿于怀?总是纠结于当时做出的错误选择,感到悔恨自责,如果总是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那你可能就是个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者不能忍受自己犯的一点点错误。
如果你学会用不完美主义者的思维去对待,你的人生会发生非常积极地改变。
如果是不可修复的损失,纠结没有任何意义,转移注意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明智的解决之道。
如果是可以修复的过失,面对现实,重新来过,不断地尝试、行动、改进,最终你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完美主义者做一件事情,喜欢把方方面面所有的细节都考虑清楚才去行动,但是,因为他们总觉得没有准备好,而迟迟没有开始。
不完美主义者思维的核心—二进制思维,只要做了就是成功,是1,不做就是0,做总比不做好。
哪怕刚开始会失误,但那又有什么关系?人类就是不断从错误当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不断的失败,才有可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比如你要参加演讲,哪怕你讲得结结巴巴,寡然无味,但是只要你站上了讲台,你就是成功的,因为你把演讲这件事做了,做的好不好,是可以不断学习去改进的。
再比如写作,也许你刚开始写得很烂,那又有什么关系?你开始写作付诸行动了,比那些总想一下笔就写出佳作,却迟迟不动笔的人强多了,因为你比他们更有勇气,你正在前进的道路上行走。
这也是完美主义者和不完美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前者只看中遥不可及的结果,习惯空想,而后者看重的是获得结果的过程,重视行动,相信再宏大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成功累积而来。
书中还针对完美主义的其他表现,比如过高期待、认同需求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详细阅读原著。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挖掘了完美主义深层的思想根源,领悟到了人生常态其实就是不完美。
我们养成不完美的思维,采取不完美的行动,得到不完美的结果,更能释放我们的潜力,获得身心的自由,发挥得更好,生活得更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