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让她能再高一点瘦一点,看起来能更美一点。”
媛媛13岁,身高1米58,体重将近120斤。为抓住最后的长高机会,媛媛的妈妈每天逼着女儿跳绳3000个。媛媛一直咬牙坚持,直至不久前,忽然感到左膝疼痛。妈妈一开始觉得是女儿想偷懒,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女儿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
看到这个话题,我心里一怔。
不知道妈妈是不是在陪女儿一起跳,还是当个严苛的教练站在一边数数?
回想起自己的跳绳经历,一般都是跳个5分钟,偶尔快速跳个一分钟。跳绳,那可真是很累人的运动。
身高的话题,一直是父母们的焦点。
记得小时候,妈妈就老说,还好我是女孩子,矮点就矮点。要是是个男孩子,以后都娶不到老婆。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身高不高,怎么搞得像是我的错一样,那还不是因为你和老爸身高不高吗?小时候,只顾让我吃饱,都是米饭、咸菜加豆腐乳,和城里从小能喝牛奶和肉类补钙的孩子怎么比?在小学的时候,因为发育早,感觉自己还是坐后排的,等到中学,慢慢地座位就前移了。等到工作之后,突然发现,身高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职场里比我个子更矮的人也有,甚至发展地比我还好。这时,我才开始接纳了身高不是个问题。
在这个妈妈身上,我看到了母亲天生的忧虑感,在孩子需要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阶段,妈妈把运动增高提高到了超乎常规的重要性。这种忧虑本身,其实对孩子完全没有益处,之后让孩子被动拔苗助长;对于妈妈自己,也会忽视自己其他方面的关注,从而给了孩子超负荷的压力。
虽然不知道那位妈妈现在是否体型消瘦,但我看到的是妈妈对于身高以及形体有点胖的排斥。
不知道妈妈自己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这两方面的困扰?
由此,当看到孩子身高不高、体型稍微显得微胖的时候,小时候自己身上发生的那种不接受的感觉就浮现了,导致妈妈无法忍受孩子的这种状态。为了安抚自己的不安,妈妈选择了让女儿每天跳3000个绳子。
如果妈妈本身没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妈妈的问题可能在于情绪的过度戏剧化。青春期的女孩,爱美的心都是有的。为了能实现增高,采取不适合孩子的高强度运动,妈妈的初心是好的,可却忽视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身体发展规律。为了所谓的显得高瘦,结果搭上健康,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她想要的。
孩子的身高不管是高,还是矮,我们爱的是孩子的本身。爱不应该被贴上标签,比如说一定要高,一定要瘦,一定要美。正是这些商业化的标签,导致孩子迷失在错误的目标中,感知不到父母的爱,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某种标准,就不值得被爱。
妈妈虽然抱着希望女儿变美的初心,但其实却把女儿推向了否定自己的情绪漩涡中。妈妈如果做到接纳孩子,即便是在运动增高的过程中,也能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甚至陪伴孩子一起来做运动,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妈妈的不接纳来源,可能真的只是对自己的不满。把这个情绪引导出去,孩子可能也更能接纳自己,开心地做自己。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下意识地忽略无条件的爱。在这件事情上,我看到的是有条件的爱,可能孩子感受到的也是:
“只有当自己变得高一点,瘦一点的时候,妈妈才爱我,我才值得被爱。现在的自己是不完美的,不值得被爱的。”
等到孩子的健康受损的时候,妈妈可能才会发现自己的失误。
作为妈妈,我觉得发掘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做自己,可能孩子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让自己变得健康,变得漂亮。
当一个人感觉到妈妈无条件的爱的时候,她就不容易被任何事情打击。
孩子健康就是福,当下地她就已经足够好,不要把标签强加在孩子身上。
可能是当了妈妈吧,看到这样的消息就会特别触动。
一起加油,当个会爱孩子和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