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亲身经历 他人告知 逻辑推之 人员三分法 做到
字数:1723,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曾鸣教授曾经在得到开了一个精品课,叫《曾鸣.智能商业20讲》。这个课有的人很推崇,有的人觉得一般,没有新意。
我个人对这个课也没有深刻的感觉,因为曾教授讲的这些东西,的确在其他地方,都看到过类似的观点。但是有一天和一位做咨询的朋友聊天,他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观点。他说:虽然曾教授讲的这些东西,很多都听说过。但是,他是做到过,再出来讲的,而更多人,则只是听说过。
细细一想,的确如此,曾教授经历了淘宝从最初的草根,到如今的庞大商业帝国,他不光是见到过,他还参与淘宝的战略和制度设计,还真正做到了。
一、学习的三种途径
吴军老师在专栏《硅谷来信》中说到,学习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亲身经历、他人告知、逻辑推之。
人往往理解的最透彻、记忆最深刻的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但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去经历全世界,这种情况下,通过书籍、电影、戏剧、他人沟通的方式,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是我们扩大学习半径的一种有力工具,也就是他人告知。
而面对新事物,比如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种新的技术、新的体验,你和别人都没有经历过,这个时候该怎么处理?是的,我们要靠逻辑去推演,看看模式是否可行,体验是否可接受,技术是否可靠,然后,再通过实践去验证。
二、干嘉伟的“人员三分法”
美团前COO干嘉伟在混沌研习社曾经分享过他的运营经验,在招聘和培养人员时,他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人员三分法。
1、野生纯天然
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野路子出生,创业就是凭着经验和勇气摸爬打滚,虽然最后生存了下来,但是无法总结成功的原因,很多时候是运气,无法复制。
2、见过好体系
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都是非常好的体系。因此,从BAT出来的人员,受到猎头和资本市场的追捧。
为什么?因为BAT为员工提供了系统的训练,这些人,见识过什么叫好的系统。但是,光见过是不够的,因为他更多是执行者,体系中的一环。他们很难看到系统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这就会造成照搬经验,无法灵活运用。
很多外企的高管,空降到民企的时候,失败概率非常大。就是他只会把外企的那一套东西,直接搬过去,但是,由于文化和制度不配套,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他只是见过体系,还没有设计体系的能力。
3、建过好体系
最好的人才,应该是见识过好体系,并且从零开始,建设过好体系,掌握了搭建体系的底层逻辑和规律。
曾鸣教授,显然就属于建过好体系的人。而我只是听过好体系的人。体系的表征特点,可能我也能说出一二三,但是,如果让你去建一个好体系,你能做到吗?多数的情况是,说完表征特点,再往下,不光不知道做,甚至无法说清楚。
三、人生的三个境界
有句话大家都是很熟悉,但是不同阶段,不同境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
最开始,你看到的是事物表层的特征,就像冰山在水面上的露出,你以为那就是冰山。
随着阅历和经验的丰富,你看到了冰山下面庞大的体系,发现冰山和你以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而当你能把局部和整体、理论和实践、前因和后果统一来看,你会发现,冰山还是冰山,只是和当初的那个冰山,已经全然不一样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描述了做学问的三层境界,和上面的三个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最后融合贯通,回首才发现,学问就在那里,只是你之前的修为不够,没有看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四、总结
为什么会有今天的这番感慨,因为我发现在学习知识时,尤其是商业知识,很多人包括我,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觉得这些知识我都懂啊,你原来也不过如此。
但是,事实上,同样一句话,后面的理解,是需要你的知识体系,还有人生经历来做注解的。说出一句话容易,真正理解一句话,却不是那么简单。
以教为学,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还不够。要自己尝试去搭建一个知识体系,并且通过验证融会贯通,才是真的厉害。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牛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模型和体系,而不是重复些别人已有的观点而已。
对于做到的人,我们要予以尊重。而我们,也要从听到和见到,进化成做到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