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体型,深得我心,曾经一度迷恋带有鱼的饰品,后来也就冷静了。在我心中,鱼象征童真,可能是源于鱼比较好画,几笔即可勾勒出鱼的样子来,幼儿时期的我,只会画鱼等一些简单事物,才会把鱼和童真联系在一起。
以上所说的鱼,都不是活体的鱼,你知道的,海星的样子很美,画面中有海星总觉得那是我逝去的非主流的青春,可现实中在沙滩中拾起的海星,心中总有些顾虑,这应该是动物的尸体,想想还蛮害怕的。
小时候,陪堂姐去河边洗衣裳,我站在离岸不足一米的区域玩水,水不过膝盖。有十公分左右长的小鱼儿,清澈的水中灵活地游动着。我想,我可以试着捉住一条鱼的。小小的我,小小的手,伸进水里,开始捕鱼。没成想,鱼自投罗网跳到我手中。我受宠若惊,主要是惊。忙的一抖手,害怕来不及将其甩开。待反应过来,我后悔极了。
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有勇气写吃鱼这件小事。我会试着说服自己,我爱的是我心里的鱼的样子,而不是鱼真实的样子。
打我记事起,我很明确我是不喜欢吃鱼的,对餐桌上的鱼,一种强烈的抵触的情绪。我的小姑父,身兼数职,种得农田,杀得家猪,捕得鱼儿,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家吃鱼是不用花钱的。但我,尤为厌恶鱼腥味儿,偶尔,想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碍,尝试着吃鱼,总是会被鱼刺卡到。这时,只能喝醋软化鱼刺或吞咽大口的白米饭,我每次都采取后者,虽然我觉得,这样不太科学。
在这种逢吃鱼必“中奖”的状态下,去别人家做客,主人邀请品尝鱼的滋味,我只得说,谢谢,我不吃鱼。
从父母的口中,我得知,我大概从出生不久,就开始吃鱼,鱼汤下面,鱼汤泡饭。父母常说,你小时候可聪明了,三岁背唐诗,你现在不吃鱼了,就笨了呗。我很是怀疑,父母拿此事诓我,以鼓舞我吃鱼,毕竟,我没有了幼儿时期的记忆。
后来,我想了很久,相信了我小时候爱吃鱼的“鬼话”。妈妈爱吃鱼,妹妹也爱吃鱼,想必我是有爱鱼的基因。我比妹妹年长六岁,等到妹妹出生后,妈妈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喂妹妹吃饭上了,没空再挑开鱼刺喂我吃鱼了。吃鱼一事一耽搁,已是十年。
十年后,我再次拾起对吃鱼的喜爱,是在高中陪读时期。妈妈执着于吃鱼会让人变聪明,变着法儿要让我吃鱼,吃最好的鱼。买来几条野生小鱼,熬汤,熬出一小碗鱼汤,放在电饭锅里的米饭上面保温,待我放学回来,即可享用美味的鱼汤。奶白色的鱼汤,散发浓郁的香味,喝起来还有那么一点甜。主要是没有一丁点儿卡我喉的鱼刺和我厌恶的鱼腥味。可是,我的妈妈却在吃鱼渣,没有了汤汁,索然无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除了野生鱼汤之外,妈妈还亲自上阵,去外婆家门口的塘里捉鱼。带了很多鱼回来。记得很清楚的是鲈鱼,我一般是不会分清鱼的种类的,听妈妈强调了几句,我才记住了。妈妈用刀把鲈鱼切成小片,放几匹咸菜,做成酸菜鱼。不见鱼刺,味道鲜美。这次,不是我独享了,心里也欢喜了起来。
我是没有任何厨艺可言的,也从来不去观摩妈妈是如何做饭的。初中时,因我是英语课代表,英语老师又是个年轻的女教师,有点小懒,曾经在她宿舍门口喊在教学楼三层的我帮她收被子。这就算了。有一天,她拉住我问,你会杀鱼吗?我坦白地说,不会。我在班里,找了一位会杀鱼的同学,去帮助她了。事实上,何尝不是帮助我呢?幸好我不会杀鱼,否则一身鱼腥味儿,没有吸“腥”大法,还要继续去上课,多尴尬。
在我接受了吃鱼之后,开始对每年寒假家长去河边买十几斤鱼的行为认可了。离我家最近的河边,是养鱼大户合伙包的鱼圩,有熟识的村里人在里面工作,乡亲人去买鱼,一图新鲜,二图路近。买回来的鱼,放在一个大缸里,用水养着,经常换水,便可。
偷偷告诉你哦,我今天整整吃了一条鱼。妈妈又有创新,用豆酱煮鱼。
你一定有这种经历,对一种食物从讨厌到喜爱。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妈妈爱的力量。
家长知道孩子不吃胡萝卜,但又想让孩子补充微生素A、微生素B和贝塔胡萝卜素。就把胡萝卜剁碎,掺在孩子喜欢吃的菜里,待到孩子饥肠辘辘回来,吃到这道菜,发现并不难吃,几个回合下来,慢慢接受胡萝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