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01
这些年,搬了几次新家,每逢朋友们说要来庆祝乔迁之喜,我总会一一婉言谢绝。
不是不热情,非至亲,非密友,我不习惯请人到家里来。并非家里局促,哪怕家里再大,再便利,那是我的私密空间,不愿意把它弄成闹哄哄地待客场所。
因为这个习惯,也不可避免受到过很多误解。
有次,远方的亲戚来上海玩,我从机场接回他,安排他入住事先订好的酒店,让他稍事休息。傍晚和家人一起请他在酒店吃饭,知晓他的出游意向后,给了他一些建议和调整。酒店就在我家附近,步行5分钟的距离,陪他出行也很方便。
亲戚当面没说什么,回去后据说很生气,说我礼数不周,嫌弃他,家里明明空着也不让他住。
或许你觉得不去住酒店可能是觉得酒店太冷漠,没有和亲人的感觉在一起更好,有家味儿。我们是亲戚,也欢迎你来玩,但大家生活习惯有差异,除了不安排你住家里,其它该热情招待的我一样也没拉下,酒店的费用也是说好我支付的。我可以理解你的不理解,但每个人对家庭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或许我是不称职的亲戚,我想我在亲戚中的口碑很一般,我也不需要你来夸我亲切随和好人缘,我只要维护了家的自由舒适和安宁,就够了。
家本是私密空间,一个家庭成员的亲友来了,避免不了要围着他安排这安排那,陪聊陪玩没话说了还得陪看电视,生怕照顾不周。所有家庭成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扰,父母无法安心休息,孩子无法安心做功课,自己固有的生活节奏也会打乱。
既然外部市场有那么多地方供我们聊天喝茶吃饭聚会住宿,为什么一定要往家里引呢?
保持点独立空间不好吗?再好的亲朋好友,在你身边,也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你一个人自在。
后来,我妈显然扛不住来自亲情层面的舆论压力了,怕亲戚们背后说闲话,劝我以后带亲戚回家住。
我说,你也不想把家里变成招待所吧,你也不想因为这些影响我们的私人生活吧?我们礼节到了就行,立好的规矩不要因为外力因素就轻易破了,刚开始大家肯定彼此不习惯对方的习惯和思维,慢慢也就习惯了。
日子是自己的,舒不舒服又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眼里的,面子和舒适,我还是选择舒适。
02
我不喜欢在家里待客,也不喜欢去别人家里作客,更不提留宿别人家里。
逢年过节去探望异地的亲戚朋友,必先定好周边的酒店,即使对方再三热情相邀住他家,我也不会留宿。我觉得这样会互相打扰,大家都会不方便。
我这人本来就有生活洁癖,出差旅行回家,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钻进浴室洗澡,把上上下下的衣服都仍进洗衣机,然后才能安心做其它事情。连最喜欢的书,也不喜欢去图书馆借,习惯自己买。碰到绝版的,可以买复印书。市场上实在买不到的,只能去图书馆借,必定在那里消毒好才带回家。
有些朋友喜欢在家里待客,自己烧几个拿手菜,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其乐融融。我有个朋友,是个烹饪高手,喜欢自己做饭、烘培,各式小菜、甜点、饮品样样拿手,手艺堪比饭店大厨。朋友们很喜欢在她家吃饭,她也喜欢请朋友来家做客。
我也觉得那样确实不错,煞是羡慕,只是我学不来。一则我不会做饭,在饭店请客更为合适。二则我家不喝酒,家里也没有存货,还不如酒店方便。
我无法想象,那些做饭的准备工作和事后的收拾工作,完全会打乱家里的座次常规。既然现在外面服务业那么发达,为何不各取所长。
03
看到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说,她和她先生回家也是各回各的书房,我深以为然。
我们走过很多路,听过很多歌,遇见很多人,到最后,都要面临真实的自己,孤独的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安静而独立的空间,那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代表一个人的心理空间。在这个舒适而安全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安心做自己,可以边做杂事边听音乐,也可以蜗在沙发上看看书,坐在窗前发发呆,哪怕对着天花板发呆,心里也是惬意无比。
独处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出门,丝毫不会觉得空虚寂寞冷,反而感到自在。
家是唯一安全的港湾,尤其是受伤后,更需要独自在家里休憩和调整。那个时候,电话都仿佛是侵入者,宁愿等它呼叫停止后安安静静地回复短信。
家是属于自己的地盘,把干扰降到最低,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如果因为这点让你感觉矫情了,感觉不舒服了,只能说我们求同存异,我也不会为了顺从你的观念而扭曲自己。
合作在外,私密在家。要热闹,我们相约外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