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时,MM(男孩)和KK(女孩)不坐班车,等着父母来接,他们也是这学期新来的小朋友。前天MM因为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离开时没有跟他对大拇,趴在教室的地板上大哭,还啪啪拍着地板,特别难过生气。KK下午因为要吃普通餐的水果没有得到允许,又一次坐在地上大哭(嘴里说着"她不让我吃水果",我轻轻跟她说"请看着我的眼睛......",后来她不哭了,去高兴地拿了有机餐的苹果)
下午放学后,我试了一下刚从《游戏力》这本书里看过的方法:角色互换。
MM拿了一小片纸给我,说"这是冰淇凌的包装纸,送给你"。
我觉得有点失望,竟然只给我包装纸,怎么不舍得给我冰淇淋呢,哼~ "我不太想要包装纸,可以给我冰淇凌吗?"
"嗯,冰欺凌已经被我吃光了,"MM笑眯眯地说。
我心想,小样儿,自己把冰欺凌吃光了,只送给我一块破包装纸~
这时KK也凑了过来,然后我突然想到试一试书里的角色互换法,便假装哭闹起来,"呜呜...我就想吃冰欺凌! 可是已经被你吃光了怎么办!呜呜......哼,我还要捶地板,坐在地上哭...... 怎么办,怎么办?" (当时觉察到,这里有点像是在嘲笑他们,书里也特别提醒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在被嘲笑,我看到MM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然后MM说,"别哭了啊,我,嗯~,我可以送给你炸蘑菇。" (小家伙进入角色还挺快)KK说,我可以给你玩我的放大镜!MM拿了一根绿色塑料管举到我面前,"给你!" "啊呜~ 真好吃!" KK拿来了红色的超大放大镜。
不知道会不会像书里写的,通过角色互换游戏来模仿孩子的问题行为,孩子们透过一个距离看到自己,又没有受到否定或呵斥,以后这个行为便不再有了。但这个小片段挺触动我的,最近记忆力不好,这个场景却一直留在心里。可能是因为突然发现和体验到,三四岁的孩子也会哄人,想办法让人高兴起来。而有的时候我显然没有他们有耐心,只是坚持让他们做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不过大部分时候我还是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嘿嘿。
又想起来,有一次早饭后的经典诵读时间,孩子们很闹很乱,我有些不知所措,很不喜欢模仿那种严厉地对孩子发火、命令的方式,而同班的老师也没有给我什么配课上的支持,觉得好像在被他们看笑话一样(当然也很有可能是我无意识的投射而已),所以当时心情很复杂。结束后我没有马上收拾书和小板凳,而是沮丧地坐在那发了一小会儿呆。我看到不到四岁的LL走过来看了看我,把我旁边小板凳上的一摞故事书搬到了书架上,然后把小椅子归位。
那一刻觉得是孩子在安抚沮丧的我。并且,他们没有用苍白的语言,而是用肢体,用行动。习惯于用"说话"解决问题的我,要向孩子学习。
这一刻还想起来,常常在经典诵读结束时有几个孩子围过来把我抱住,这样的时刻总是很甜美。
我试着把温柔给孩子们,平时也难免有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刻,我也常常从他们那里获得温柔的回馈,也常常看到他们身上尚未被抹杀的本能,受到启发。记录这样的时刻和感受时,会常常感到心窝处一阵涌动,想流眼泪。